中金普華:中國未來的資本市場與投融資變局淺析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在第五部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又明確指出,“要著力加快建設現代金融”。
1、兩個支點
大力發展股權類金融是現代金融產業體系的一個重要支點。以VC、PE為代表的股權基金在中國的發展相對滯后,VC每年的規模在5000億左右,而上市公司IPO和增發的規模在2萬億左右。與國外相比,中國的直接融資即股權融資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除了支持中小企業的風險投資會有較大增長之外,以并購重組和技術整合為導向的PE、以上市公司股權為投資重點的私募基金也會有較大發展。
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是現代金融產業體系的一個重要支點。互聯網金融主要包括四個部分:P2P、眾籌、網絡支付、傳統金融企業的線上部分(如網絡銀行)。雖然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出了一定的風險(尤其是P2P領域),但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金融提高了我國金融行業的效率,促進了行業的競爭。
2、四個熱點
隨著中國進入消費升級新時代,消費金融有望出現爆發式增長。以90后為代表的年輕群體,在消費水平制約的背景下,超前消費意愿強烈。
隨著技術的進步,科技金融(也稱作金融科技,Fintech)在未來會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科技金融通常被界定為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就是把科技應用到金融領域,通過技術工具的變革推動金融體系的創新。全球金融穩定委員會對金融科技的界定是,金融與科技相互融合,創造新的業務模式、新的應用、新的流程和新的產品,從而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式形成非常大的影響。
在未來,金融業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智能合同、網絡借貸、電子貨幣這些新的IT技術來改變傳統的金融信息采集來源、風險定價模型、投資決策過程、信用中介角色,有可能大幅提升傳統金融(銀行、保險和支付等領域)的效率,解決傳統金融的痛點,代表技術就是大數據征信、智能投顧、供應鏈金融。
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普惠金融勢必會得到大力推進。中國政府希望協調各類金融機構著力增加普惠金融服務和產品供給,改善對小微企業、“三農”等薄弱領域的金融服務水平。從實踐上看,中國政府將拓展基礎金融服務列為優先發展目標,舉措包括加強信用和支付基礎設施建設、拓展面向農村消費者的物理服務點以及支持建立新型金融服務提供者等。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我國的普惠金融快速發展,除了村鎮銀行、農信社、小額貸款公司等傳統的小額信貸服務金融機構外,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向農村地區擴展,延伸金融服務觸角,借助實用的數字技術手段提高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效率與覆蓋面,同時也為滿足個人信貸需求,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了解決手段。
從發展趨勢上看,綠色金融會進入快車道。這就要求金融機構進一步完善綠色信貸考核體系,重點支持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等的融資需求。積極探索通過發行綠色金融債、綠色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對綠色發展項目的信貸投放。
3、金融開放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現代金融是開放的金融而不是封閉的金融。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十九大后,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逐步清晰化。
除了外資準入的開放,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也正在進入全新的格局,金融市場的開放正在全方位推進。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中國將進一步朝著金融開放的方向發展,包括“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等市場連通方面,機構合作方面以及金融市場準入都會進一步對外開放。
強化投資
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
與此前強調投資對穩增長作用的表述不同,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體現了投資在經濟發展中定位的調整和深化。過去幾年,投資的關鍵作用主要體現在增加總量供給、保持經濟增長的穩定性上,是一種短期的、偏重于需求側的政策定位。未來,投資作用的發揮將更加強調在結構性、中長期和供給側發力。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與之相適應,投資要以提高供給質量、優化供給結構為主攻方向,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拓展數字消費、電子商務、共享經濟、智慧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從投資結構上看,在需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的領域,杜絕低效乃至無效、負效投資,在補短板領域加大投資力度,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增強投資的牽引力和導向力,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強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瞄準國際標準,加大對傳統產業優化升級與現代服務業發展方向的投資力度和水平,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資本市場
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同時指出: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
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一個癥結在于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窄。很多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信用難估量,無法拿到銀行信貸,但直接融資可以為中小創新型企業提供相對穩定的資金保證,緩解企業融資瓶頸。發展股權融資要提高投資者專業性,有效引導投資者開展價值投資,從而平穩發展股票市場。同時,應不斷規范發展場外股權市場,通過場外市場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渠道。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