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三板非金融類企業最大的融資案出爐
本周,2018年新三板非金融類企業最大的融資案出爐,掛牌企業杉杉能源拋出了一份總規模不超過20億的股票發行方案,以24.19元每股的價格發行8267.88萬股。
實際上,將2018年至今新三板所有企業的定增案都計算在內,杉杉能源此番定增也可以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一位的是眾誠保險25.6億的定增。
對于非金融類企業而言,2018年在權益市場尤其是新三板市場如此低迷的情況下融資不易,今年至今新三板市場定增融資規模同比也出現了大幅下滑,此時杉杉能源的定增方案也為市場帶來了一些積極的因素。
與此同時,杉杉能源此番融資還有另一重意義,作為上市公司子公司的代表,在A股再融資收緊之時,杉杉能源也向市場證明,子公司在新三板市場融資可以成為上市公司體系重要的資本運作方式。
三板年內最大融資
2016年2月16日杉杉能源掛牌新三板之后一直是受到市場關注的明星公司,是國內鋰電池正極材料龍頭企業,也號稱是“全球最大的鋰電池正極材料供應商”,公司主要產品以鈷酸鋰(LCO)、多元正極材料(如NCM、NCA等)為主,此外還包括錳酸鋰(LMO)正極材料等,客戶包括ATL、比亞迪、力神、LG等。
根據杉杉能源的融資方案顯示,此次合計發行股份數量8267萬股,每股價格24.19元,所有發行對象以現金形式認購。預計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0億元,募集到的資金則用來補充經營性流動資金、歸還股東借款及銀行借款等。
一位杉杉能源的內部人士8月29日告訴記者,“這幾年公司發展比較快,產量也一直在擴大,對資金的需求不小,有些時候也從上市公司那邊陸續拆借了不少資金,這次融資可以有效地解決公司快速發展所產生的資金缺口。”
這筆20億的定增融資也轟動了新三板市場,今年以來新三板市場超過5億元以上的大額融資并不多,尤其是非金融類企業更是融資難。根據WIND統計的數據顯示,2018年至今融資預案規模超過5億元的企業僅有7家。
此次認購杉杉能源股票發行的投資者僅有兩家,分別是廣州舟融言股權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和杭州邁捷投資有限公司。
兩家投資機構的背景分別是海爾和吉利,一擲千金的背后顯然不是單純的短期財務投資,尤其對吉利旗下的邁捷投資來說。
“吉利這邊的投資顯然是有產業協同的考慮,車企入股新能源上游的公司也合乎產業鏈擴張的邏輯。”杭州澤浩投資投資總監曹剛8月29日對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杉杉能源的對標企業當升科技在2017年底也完成了一輪大額融資,融資規模為14億元。而對比認購杉杉能源和當升科技定增的投資者可以看出新三板市場和A股市場的差異。
當升科技的投資者分別為泰達宏利基金、財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中國人壽資管等幾家。相比之下,不難發現,杉杉能源的投資者顯然都是一級市場投資者。
“杉杉能源自掛牌之后并沒有一筆交易,另外對比當升科技投資者來看就能凸顯出新三板目前一級半股權市場的特征。”滬上地區一家中型券商新三板業務條線的負責人講道。
在公布定增預案的同時,杉杉能源還發布了2018年半年報,良好的業績也為杉杉能源此次定增打下基礎。
具體來看,得益于近幾年新能源汽車和鋰電池行業的爆發,杉杉能源2015-2017年營業收入增長迅速,從23.16億元增長至42.60億元。2018年上半年杉杉能源則實現營業收入24.37億元,同比增長15.4%,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4億元,同比增長10.52%,
如果此筆融資最終成功,杉杉能源投后的估值將達到140億元,這也超越了其對標企業當升科技最新105億的市值。
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彭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講道:“杉杉能源這次定增的估值20倍左右,作為行業龍頭來說,有一些溢價是很正常的事情。”
上市公司融資新通道
杉杉能源作為上市公司杉杉股份(600884.SH)的子公司,此次大額融資也樹立了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在新三板進行資本運作的樣本。
新三板擴容后也不乏上市公司將子公司拆分掛牌新三板,截至2018年8月底,這一群體的規模已經達到了數百家。
在目前A股再融資收緊的大背景下,通過體系內子公司在新三板市場完成融資甚至是大額融資是具有操作可能性的方法。
與此同時,全國股轉系統副總經理隋強在8月25日中國新三板研究中心和新華社《中國新三板》聯合舉辦的論壇上也特別透露將加大額融資制度,滿足優質企業大規模融資需求和新經濟企業的獨特制度需求。
“相對于A股,雖然新三板公司無法公開發行股票,但在定向增發上卻有一定的便利性,流程簡單,耗時較短,亦可自行選擇在掛牌前、掛牌同時或掛牌后發行股票。以往子公司依賴上市公司的財務輸出,但掛牌之后子公司可自行通過定向增發在一級市場上進行股權融資,如此也減輕了上市公司的財務負擔。”中科沃土董事長朱為繹8月29日講道。
另一組數據也可以說明目前上市公司越發重視新三板這個平臺。
記者從全國股轉系統處獲悉,2018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收購掛牌公司合計21次,涉及交易金額合計153.71億元,占全市場收購交易金額的57.97%。
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收購案例中掛牌公司擬摘牌比例有所降低,從2017年同期的72.73%降低到42.86%,反映出上市公司對掛牌公司保持掛牌狀態的支持態度。
“上市公司和其子公司分屬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不同市場,這樣的搭配和安排可以最大化利用目前的國內資本市場的結構。”前述滬上地區券商人士講道。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