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AI+新藥研發 深度智耀獲投近1500萬美元
AI新藥研發企業深度智耀(Deep Intelligent Pharma)已獲得近1500萬美元B輪融資,紅杉中國獨家投資。創始人兼CEO李星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AI+醫藥研發領域的產品研發及業務拓展。此前,它曾獲得來自真格基金的數百萬美元Pre-A輪融資,后又獲得真格基金A輪追加投資。
北京深度智耀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是一家新藥研發服務提供商,集創新藥物研發設備的生產、銷售于一體,通過大數據技術,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新藥臨床開發與申報全流程,為用戶提供臨床試驗方案自動設計與撰寫、臨床試驗全周期文檔自動撰寫、新藥申報資料自動化系統等產品。
據了解,深度智耀2018年已經落地和正在落地的產品線包括:智能醫學寫作、全球最頂尖的多語種醫學機器翻譯以及高端人工醫學翻譯、全球領先的新藥研發知識圖譜、AI驅動的新藥決策大腦、AI 驅動的醫學教育、智能注冊事務、智能藥物安全警戒、基于區塊鏈的病人治療研究生態系統、智能罕見病研究平臺等。其中八個產品已經和跨國藥企建立user case。
深度智耀創始人兼CEO李星畢業于北大藥學院,先后在輝瑞、賽諾菲、強生等跨國藥企的新藥研發部門就職超過12年,曾主導強生在亞太地區的首個AI項目——基于神經網絡的注冊申報資料機器翻譯引擎。
據李星透露,公司目前已有50多家合作客戶,包括排名前十的跨國藥企、國內一線藥企、國內中小藥企,合作方式包括SaaS服務、本地部署、外包服務、戰略咨詢等。她強調,與其它AI藥物研發公司的商業路徑不同,深度智耀是通過“市場反哺研發”——即在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快速走向商用,以支持其它產品線的研發和產品迭代。
李星表示,“目前制藥行業還處于人海戰術階段,遠遠沒有實現智能化管理。”據悉,在圍繞“讓藥物研發更高效”上,公司已陸續推出了多個產品原型,在早期研發階段,包括AI驅動的藥物合成、藥物設計、藥物活性預測;臨床研究階段,則包括AI驅動的藥物警戒系統、注冊事務系統、寫作翻譯平臺、臨床數據編程系統等,覆蓋了新藥研發全流程上的一些關鍵節點。
因此,在產品的商業化上,李星介紹,目前智能化藥物安全警戒系統、注冊申報翻譯已經市場化, 而AI驅動的早期藥物發現平臺及AI輔助有機合成系統(化學合成和工藝改善)將在今年11月進入商業化階段。
深度智耀從新藥研發兩端切入,用AI加速早期藥物發現和藥物臨床研究。李星表示,未來大家的競爭要素主要在于產品質量、落地速度和價格上。從市場化進程和產品布局來看,深度智耀已是國內AI藥物研發賽道的第一梯隊。不過李星也強調,藥物研發流程涉及約20個功能模塊,即使是某個模塊的專家對其它模塊業務也只能了解大概,尤其“制藥還是離IT和互聯網非常遠的行業”,這造成了AI醫藥研發賽道當前的最大挑戰——醫藥專家和AI工程師的有效融合,或者說“行業+技術”跨界人才的獲取。她表示,“深度智耀的人才結構已十分完備,醫藥專家已有部分成功轉型為AI產品經理、數據挖掘,或AI教練。”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