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初創公司圖森未來宣布完成9500萬美元D輪融資
13日,無人駕駛初創公司圖森未來宣布完成9500萬美元D輪融資,由新浪資本領投,此輪融資后圖森未來的估值超過10億美元。截至目前,圖森未來累計融資額已達到1億7800萬美元。
自2015年9月成立至今,圖森未來一直專注于研發可商用L4級別(SAE標準)無人駕駛卡車解決方案。L4級別屬于高度自動化,系真正實現無人駕駛的級別,機器為駕駛行為負責,可以沒有駕駛員,但只能在限定的區域行駛。L5級可在任何區域無人駕駛,但目前被行業認為實現可能性非常小。
圖森未來CEO陳默在采訪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新的無人駕駛創業公司“跑出來”的可能性比較非常小了,整個行業融資程度、測試車輛、以及合作伙伴等,均已達到一定規模,機會窗口接近關閉。憑借此輪融資,圖森未來將繼續擴大在中美兩地無人駕駛商業化運營規模,包括建立圖森未來與整車廠、一級供應商和傳感器生產方等合作伙伴之間的研發生產合作體系等。
切入垂直重卡
2015年9月,歷經戶外媒體、二手車交易平臺、游戲公司創業平臺的陳默,創建圖森未來科技公司,專注于無人駕駛貨運卡車技術研發與應用。目前,圖森在中美兩國均設有研發中心,致力于計算機視覺與深度學習在自動駕駛與圖像識別領域的應用研發。
成立一年后的2016年1月,圖森未來即獲得新浪資本投入的5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次年8月獲得數千萬美元B輪;11月獲得5500萬美元C輪,資方均有新浪資本身影。
之所以選擇切入無人駕駛貨運卡車、而非傳統乘用車領域,陳默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考量一方面在于成本問題:乘用車服務單位的“城市”,要滿足“安全性超過人類”這一點,需要幾萬臺測試車輛收集數據、進行測算,這對創業公司來講壓力太大;另一方面在于卡車行業本身痛點明顯,陳默稱,技術成熟后,一輛自動駕駛卡車可實現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20小時、每輛卡車相當于2.5個人力司機,只收取相當于1個人力司機的服務費。
行業大背景上,陳默分析稱,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卡車需求量大約為600萬輛,美國大約需350萬輛,且中國卡車市場還有一個獨特的現象:從市場占比來看,國產卡車企業市場份額占比很大,進口車很難撼動國產卡車的銷量地位,中國的自動駕駛卡車市場仍然是一個前景可期的大蛋糕,自動駕駛無人卡車的落地應用和規模量產一定會早于其他乘用的無人車。此外,商用模式上,卡車面對的服務場景比乘用車更簡單干凈,后者還需考慮服務對象、安全問題等。
難題與挑戰
自動駕駛領域,商業化落地與政策不明朗是持續的挑戰。
圖森的商業化可分為中國與美國兩部分。陳默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團隊資源投入更側重美國,限制國內發展的一大因素在于圖森目前只取得國內無人駕駛測試牌照、而無運營牌照,這也是所有中國自動駕駛車廠所面臨的一道坎。陳默稱,目前正在申請上海的運營許可牌照。
2018年CES上,圖森宣布2019年上半年,在美無人駕駛卡車車隊將由11臺擴充至50臺,以及與康明斯等主要一級供應商共建物流生態系統。此外,圖森未來將在2019年第一季度新開通一條由亞利桑那州至德克薩斯州的全新運輸線路,以滿足更多客戶的貨運需求。商業化無人駕駛運輸服務的開展,使得圖森未來通過L4級別無人駕駛解決方案持續獲得主營收入。
在中國,圖森未來在中國北方某港口持續試運營超過300天,并將在上海臨港地區開展無人駕駛示范運營。
競爭依然激烈。就在一周前,由蘋果、谷歌和Uber前自動駕駛部門員工創立的美國自動駕駛卡車初創公司Ike剛剛完成由貝恩資本領投的5200萬美元A輪融資。該公司同樣致力于將通勤領域的自動駕駛技術應用于卡車上,并實現商業落地。
“無人駕駛是目前全球最具挑戰性的科技課題之一,對于提高運輸安全性、降低運營成本和減少由于疲勞駕駛等人為因素導致的事故都有積極意義。為此,圖森未來實現了從研發到完全建立起一套商業化解決方案的跨越。”圖森未來聯合創始人、首席技術官侯曉迪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中美貨運市場規模高達萬億美元
無人駕駛卡車市場近年來發展迅猛。
圖森未來預計,中美貨運行業市場規模高達1.5萬億美元。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對重型卡車的需求量就達到600萬輛,無論從應用場景需求還是成本控制方面而言,自動駕駛卡車的商用都將帶來重大機遇。國內獲得融資的自動駕駛卡車初創公司就有近10家,包括圖森未來、西井科技、牧月科技、智加科技、飛步科技、環宇智行等,它們大多數都聚焦L4級別的自動駕駛。
在美國,圖森未來無人駕駛卡車日均完成3-5次貨物運輸,服務十三位終端貨主客戶。圖森未來將在今年六月將其無人駕駛卡車車隊規模擴充到50臺。在中國,圖森未來在中國北方某港口持續試運營超過300天,并將在上海臨港地區開展無人駕駛示范運營。
對于未來的預期,陳默表示,圖森未來計劃在2019年真正邁開商業化步伐,用無人駕駛卡車技術,讓傳統運輸行業變得智能、高效和安全。同時計劃5年內拿下中國承運市場的10%份額;10年內,成為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巨頭,并且拿到自動化運輸市場的50%以上份額,在美國市場爭取拿到30%的市場份額。
顯然,國內競爭更多面臨來自政策與牌照方面的壓力,而在美國,陳默稱,面對的是實打實競爭對手的沖擊。2018年3月,繼Uber宣布在亞利桑那測試無人卡車之后,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部門Waymo宣布其無人卡車試點項目啟動。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智加科技已經開始和滿幫蘇寧合作,進行無人駕駛卡車在國內的落地,目標發展1000輛無人駕駛卡車。奇點汽車美國公司負責人黃浴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型的貨車物流管理公司現在都在做自動駕駛,無人貨運卡車不需要在城市道路上行駛,而是在高速公路或者倉庫碼頭等無人封閉場地運行,因此從技術上要比自動駕駛乘用車更容易實現。”
在全球范圍內,自動駕駛方面的投資仍然如日中天,而且更多互聯網巨頭正在加大布局。就在上周,亞馬遜宣布斥資5.3億美元收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urora。近日又有報道稱,亞馬遜和通用汽車考慮投資美國電動車皮卡廠商Rivian Automotive,投資規模在10億至20億美元。如果收購協議達成,將對目前的電動車巨頭特斯拉的挑戰,Rivian預計將于2020年開售。特斯拉CEO馬斯克曾宣布在Model Y之后的下一款產品可能是皮卡。
汽車行業咨詢機構Automobility創始人CEO 羅威(Bill Russo)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資本對于自動駕駛領域的初創公司依然追捧,尤其是像亞馬遜這樣的互聯網巨頭的入局,將能夠加速自動駕駛的商業化。”羅威同時指出,資本開始更加聚焦在特定的技術,比如雷達和激光雷達傳感器,以及L3級別的汽車和環境之間的通信技術。“傳感器和5G通信技術尤其受追捧,原因是智能連接是開發電動車服務應用的基礎。”羅威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但他認為,業內普遍的共識是L4和L5級別的全自動駕駛仍然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商業化。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