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電商平臺“來三斤”完成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融資將主要用于擴充團隊等
農產品電商平臺“來三斤”已于近月完成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資方為蔡文勝旗下的隆領投資。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擴充團隊、平臺技術升級和市場推廣等。
來三斤成立于2016年,定位于“農特產品社交新零售平臺”,即專注于“農特產品”這一品類,搭建起社交電商、線下新零售門店、社區團購、企事業單位等銷售渠道。截至目前,來三斤已經和全國百余個縣市的300多個農業基地達成合作,平臺SKU有1756款。
2018年,來三斤在全渠道的流水有近億元,業務主要覆蓋福建、廣東等南方地區。2019年計劃將業務擴展至 20-30個城市,營收翻8-10倍。這一切的基礎,陳坤祥認為來源于來三斤成熟的供應鏈模式,希望借助社交及新零售達成快速裂變。
據悉,來三斤從2018年下半年便致力于社區團購探索,產品覆蓋時令水果、三餐食材、堅果零食等生活剛需、高頻消費的綠色健康農特產,有利于平臺更快速接近線下居民用戶并迅速積攢好口碑。
來三斤董事長陳坤祥抓住了平臺打造的重要突破口,他表示,打造“有溫度”社交電商的法寶無外乎是精細化運營用戶,打通線上電商平臺和線下渠道,實現購物場景多元化,從而節省消費者時間成本、提升消費者興趣。具體體現在社群化、社區化及新零售化三者的融匯貫穿。
據國家統計局預測,到2020年,中國農產品電商交易額將由五年前的1500億元增至800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39.8%。這條賽道上,社區團購、新零售生鮮店、社交電商等也都在近幾年得到了市場和資本的認可。
對于下游的銷售渠道,來三斤的態度是看好B端的分銷能力,這里的B端可以分為兩類:
企事業單位等大B。來三斤目前已經和包括中國建設銀行、新業銀行、海峽導報、中國石油、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在內的數十家大型企事業單位達成合作,進行供應鏈輸出、聯合助農等。大B的采購除了員工內銷,也會面向其用戶進行C端的銷售。
小B。與小B的合作就更加多樣,除了社交電商、社區團購等,來三斤還計劃今年以新零售生鮮店的形式進行大規模推廣,模式是不收過多加盟費,而是以較低的“品牌授權費”加速門店啟動,由來三斤輸出商品、裝修圖紙、貨架規劃、管理系統等。談及競爭,陳坤祥認為,農特產品的賽道足夠寬,但一直存在上行難、非標準化等問題。目前已經跑出來了幾家不錯的企業,但整體來看,農產品電商應該是個慢活,需要適時調整企業節奏并尊重自然規律;這方面來看,來三斤的優勢在于對行業已經有了比較多認知,具備經驗上的先發優勢。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