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納科技(上海)完成pre-A輪融資,融資總額達數千萬元
11月21日消息,生納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生納科技”)完成pre-A輪融資,融資總額達數千萬元。據悉,本輪融資由冷杉溪資本領投,募集資金將用于公司小口徑人工血管產品的臨床實驗研究申報和加速推進公司全球領先的生物微納米材料技術的臨床轉化。
生納科技成立于2015年1月8日,法定代表人為WAYNE WEI-MING DAI,注冊資本為313萬元,專注于生物微納米技術在高價值醫療器械和新材料領域的開發應用。主要產品為小口徑人工血管。公司實控人為WAYNE WEI-MING DAI,持股19.2896%。
生納科技由國際知名的生物醫學材料專家、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生物工程系前主任李松教授聯合著名企業家、伯克利上海校友會會長戴偉民博士在張江伯克利創新中心支持下于2015年創立,專注于生物微納米技術在高價值醫療器械和新材料領域的開發應用。公司建立了領先的生物微納米技術應用和臨床轉化平臺,基于生物微納米材料開發系列產品。生納科技小口徑人工血管具備抗凝血、抗彎折、可及時穿刺等突出性能優勢,有望打破該領域外資品牌壟斷。未來,生納科技將基于其創新材料、修飾技術和生產工藝將生物微納米材料應用拓展至更多領域。
生納科技對外投資企業1家,所屬地區為浙江省、所屬行業為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生納科技-首席科學顧問李松教授表示:“生納科技在生物材料及制造領域的應用和創新具有廣闊的前景,相信冷杉溪資本和其它基金的投入將促進生物微納米材料的臨床應用和進一步創新。未來,我們將繼續打造生納科技全球領先的生物微納米技術平臺,深耕生物微納米材料領域,加速各產品管線的臨床前研究和臨床開發,努力將更多的解決未滿足臨床需求的創新醫療器械帶給患者。”
領投方-冷杉溪資本創始人黃曉濱表示:“小口徑人工血管研發周期長、工藝壁壘高、技術難度大,長期植入、反復穿刺,對于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力學性能和遠期通暢率等方面均有非常高的要求。生納科技創造性地將微納米技術引入這一領域,并成功實現工業級的規模化生產,是真正的原始創新醫療器械,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期待生納科技的團隊在后續的臨床開發中不斷取得突破,早日造福廣大患者。”冷杉溪資本創立于2021年,是生物醫藥大健康領域的新銳投資基金。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