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和糖料蔗尾葉綜合利用加工飼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1.1.4 項目建設內容
公司根據實際戰略規劃,項目建設總占地面積25,066.67 平方米(約37.6畝),主要構建物總建筑面積3,120平方米,,容積率0.24(根據國土資發[2008]24號《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規定,單層建筑高度>8米的按兩層面積計容),綠化率15%。
主要建設內容有:
1、鋼架廠房,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建筑面積1600平方米,一層,層高8.5米以上;
2、倉庫,占地面積1280平方米,建筑面積1280平方米,一層,層高8.5米以上;
3、職工宿舍及食堂,占地面積120平方米,建筑面積240平方米,二層;
4、其他輔助建筑:平整土地20000平方米,地坪硬化4000平方米,綠化3760平方米,停車場1250平方米。
1.1.5 項目生產規模
項目建成滿負荷達產后,可實現每年生產15.65萬噸秸稈和糖料蔗尾葉綜合利用加工飼料產品(供應融水縣域3.65萬噸/年,供應國內其他地區12萬噸/年)。預計項目建成后十年總收入將達到5.46億元,可實現年銷售收入5,462.88萬元規模(十年平均),每年平均給政府帶來稅收約365.84萬元,具體核算指標參見附件:項目十年期營業收入一覽表。
可行性研究報告研究范圍
針對項目的特點、任務與要求,對其建設的背景、建設的意義和市場需求狀況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與分析。在項目建設條件分析的基礎上,對項目的建設內容、建設規模、建設資金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安排。通過定性分析和定量計算,深入分析論證了本項目建設的必要性、經濟的合理性與實施的可行性。其主要內容如下:
(1)項目概況及市場分析
(2)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
(3)建設條件與選址
(4)工藝、設備及工程方案
(5)公用輔助工程
(6)節能、節水與環境影響評價
(7)項目組織管理與實施進度
(8)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9)經濟效益分析
(10)項目的結論及建議
項目背景
(1)融水苗族自治縣融水鎮、永樂鎮、和睦鎮為融水苗族自治縣的三個平原鄉鎮,三個鄉鎮長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甘蔗生長。椐融水縣糖辦統計數椐顯示,以上三個鄉鎮種蔗面積共有八萬多畝,年產原料甘蔗40多萬噸,產廢棄尾葉12萬噸以上。
歷來,蔗區農戶家家戶戶都養三五頭牛來耕田犁地,也為蔗農拉車,從地里拉出原料蔗到達路邊售給糖廠榨糖。正是家家戶戶都養有肉役兩用水牛和黃牛,所以自家地里產生的廢棄蔗尾蔗料也就成為自家勞役牛的良好飼料。而如今,機械利用已走進千家萬戶,機械已取代耕牛,耕牛的身影在蔗區已是難尋覓蹤影。隨之砍完甘蔗后剩下來的廢棄尾銷蔗葉也就遍地皆是,沒有牛來食用,也沒有回收的去處,蔗農唯一的處理方式就是焚燒掉。焚燒地里的甘蔗廢棄物,不僅破壞空氣質量,因為蔗尾燒不盡產生的蔗杵,也不利于蔗農第二年的生產。農業產業大多都是循環經濟鏈,沒有牛,甘蔗尾稍無處使用。無草料產出,養牛產業也是寸步難行,鑒于此,秸稈和糖料蔗尾葉綜合利用加工飼料項目建設利國利民,有利于改善柳州市甘蔗產業鏈發展現狀,建立良性循環經濟體系。
(2)養殖香牛存在的困難:根據老根公司統計的數據,全縣目前養牛存欄有10000頭左右,養殖以融水融江片最多,融江片鄉鎮又以拱洞鄉最多,全鄉存檔量有3000多頭。規模養殖場以老根公司的慶林山、桿洞鄉的摩天嶺、安太鄉的上坎、和睦的七里為示范帶動,其它都是小規模分散養殖戶。
因土地改革分地到戶,家家戶戶都在自家地上種上了經濟林,分地到戶,種植業獲得的巨大發展機遇,卻制約了大件的養牛業,因為擔心自己的牛破壞別人的經濟作物,養牛農戶只好從以前的放牧轉入了圈養。
牛的食量很大,圈養后飼料和人工成本大幅增加。養殖規模小則人工不劃算,養殖規模加大則草料難供應。特別是冬季,山區冬季一般都會結霜下雪,地上草葉枯黃,加上現在山區稻田撂荒太多,備冬的草料就難收得上來,以致冬季所養的香牛無草料供養,有的養殖戶不得不放棄養殖,并帶動越來越多的養殖戶放棄。在城市周邊圈養的養殖戶,沒有半點放養條件,每天只能依靠備用飼料喂養,倉庫里更不能斷料。
綜合以上情況,目前困擾我縣香牛養殖發展的根本問題,就是草料供應問題。從外地運送草料回來,物流運輸成本過高;而租地種草需要不低的土地租金,還有種草和收割的人工費用等等,開支成本還是過高不劃算。在本地除開存儲一點稻草,已經沒有其它辦法。
(3)養牛的產業鏈極長,除開牛肉可以食用外,牛糞還是一大寶貝。牛糞可以生產成有機肥,用于瓜果及其它農作物的種植。現今國家已出臺政策,疏菜、茶葉、水果禁用化肥、農藥,提倡有機肥種植產業發展,牛糞可以返糞肥田,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牛糞還可以發酵用于蚯蚓養殖,養殖出來的蚯蚓用于養雞、養鴨、養魚等等養殖肉食動物。
圖表6-1 項目主要構建物一覽表

2.2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2.2.1 項目的建設有利于推動我縣農業現代化增效升級
黨的十九大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把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作為轉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戰略任務,正在全面貫穿到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生態養殖是綠色低碳循環生產方式,是低碳健康型生活方式,是農業領域對生態文明的具體落實。畜牧業承前而啟后,前連種植業,后連加工業,是大農業的主要角色。畜牧業在大農業當中的分量非常重要,世界發達國家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的比重普遍超過50%,甚至達到70%以上。在我國無論現在還是將來,畜牧業都是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都是農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也是新農村建設中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
建設秸稈和糖料蔗尾葉綜合利用加工飼料項目,可以實現資源再利用,減少家畜對糧食和牧草的消耗、同時調節青綠飼料的余缺、解決牛羊飼草季節性短缺,對發展牛羊養殖,增加養殖戶收入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可全面加強我縣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推動形成資源利用節約高效、生態環境良好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格局,為我縣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2.2 項目的建設有利于促進融水縣地方經濟的發展
項目建成達產后,將成為一家技術領先、規模一流、效益優良的秸稈和糖料蔗尾葉綜合利用飼料加工企業。隨著公司規模化運營以及效益的不斷增長,項目在GDP、稅收、解決社會就業等方面的貢獻也將不斷加大。同時,本項目可帶動畜牧業、物流運輸、循環經濟等多個產業共同發展,其輻射效應、集群效應及規模效應,對地方經濟整體的繁榮與增長都將起到廣泛和深遠的推動作用。
目錄 1
第一章 總論 7
1.1 項目概況 7
1.1.1 項目名稱 7
1.1.2 項目承辦單位 7
1.1.3 項目建設性質 7
1.1.4 項目建設內容 7
1.1.5 項目生產規模 8
1.1.6 項目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8
1.1.7 項目擬建地址 9
1.1.8 建設工期 9
1.2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 9
1.3 可行性研究報告研究范圍 10
1.4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原則 10
1.5 結論 11
1.5.1 結論性評價 11
1.5.2 建議 11
第二章 項目建設背景與必要性 12
2.1 項目背景 12
2.2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13
2.2.1 項目的建設有利于推動我縣農業現代化增效升級 13
2.2.2 項目的建設有利于促進融水縣地方經濟的發展 14
2.3 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14
2.3.1 國家政策大力扶持支撐項目可行 14
2.3.2 承辦單位運營管理經驗豐富支持項目可行 15
2.3.3 經濟效益顯著支撐項目可行 15
第三章 投資環境分析 17
3.1 柳州市地區生產總值 17
3.2 柳州市農業發展 18
第四章 工藝技術設計及設備選型方案 20
4.1 工藝技術設計確定的原則 20
4.1.1 原料路線確定原則 20
4.1.2 項目產品生產工藝技術路線確定原則 20
4.1.3 甘蔗尾葉開發利用技術 21
4.2 工藝技術方案 23
4.2.1 甘蔗尾葉青貯技術 23
4.2.2 甘蔗尾葉青貯料的利用 24
4.3 設備選型 24
第五章 建設條件與選址分析 26
5.1 項目建設條件分析 26
5.1.1 地理環境 26
5.1.2 交通運輸 28
5.2 項目選址方案 29
5.2.1 項目選址的原則 29
5.2.2 選址方案的確定 29
第六章 建設內容和規模 30
6.1 設計依據和原則 30
6.1.1 編制依據 30
6.1.2 設計原則 30
6.2 項目建筑方案 31
6.2.1 建筑規模 31
6.2.2 設計構思 32
6.2.3 建筑智能化 32
6.3 結構設計方案 33
6.3.1 設計依據 33
6.3.2 結構設計 33
6.4 抗震設計方案 34
6.4.1 建筑物的形狀設計 34
6.4.2 建筑物的結構體系 34
6.4.3 結構分析 34
6.4.4 非結構構件 35
6.4.5 結構材料與施工 35
6.5 公用及輔助工程 35
6.5.1 給排水工程 35
6.5.2 變配電工程 36
6.5.3 動力照明及防雷工程 36
6.5.4 消防工程 37
6.5.5 室外管網等配套工程 37
第七章 環境影響評價 38
7.1 環境評價依據及執行標準 38
7.1.1 環境質量標準 38
7.1.2 污染物排放標準 38
7.2 污染控制目標 38
7.3 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 39
7.3.1 施工期污染排放情況 39
7.3.2 施工期大氣污染防治 39
7.3.3 施工期水污染防治 40
7.3.4 施工期噪聲污染防治 41
7.3.5 固廢環境保護措施分析 42
7.3.6 表土保護 43
7.4 營運期環境影響分析 43
7.4.1 營運期污染源強分析 43
7.4.2 營運期大氣污染防治 44
7.4.3 營運期噪聲污染防治 44
7.4.4 綠化 44
7.5 環境保護的建議 44
7.6 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45
第八章 勞動安全衛生與消防 46
8.1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46
8.1.1 施工作業 46
8.1.2 用電設備 46
8.1.3 電磁輻射 46
8.1.4 室內空氣質量 46
8.2 安全措施方案 47
8.3 消防設施 47
8.3.1 消防用水 48
8.3.2 消防設備 48
8.3.3 消防用電 48
第九章 循環經濟與節能節水措施 49
9.1 編制依據 49
9.2 設計原則和基本要求 49
9.2.1 綠色設計原則 49
9.2.2 資源最佳利用原則 49
9.2.3 能源消耗最小原則 49
9.2.4 零污染原則 50
9.2.5 技術先進原則 50
9.2.6 加強控制管理,節約能源 50
9.3 綠色建筑設計措施 50
9.3.1 規劃 50
9.3.2 建筑 51
9.3.3 結構 51
9.3.4 給排水 52
9.3.5 電氣 52
9.4 節能措施 53
9.4.1 采取新的節能技術和新工藝 53
9.4.2 公用工程節能措施 53
9.4.3 建筑節能措施 53
9.4.4 其他節能措施 54
9.5 節水方案 54
9.5.1 雨水利用方案 54
9.5.2 節水措施 54
9.6 節能效果分析 55
第十章 組織機構與人力資源配置 56
10.1 項目建設期管理 56
10.2 項目運營期組織機構 56
10.3 人力資源配置 57
第十一章 項目招標 58
11.1 項目招標 58
11.1.1 招標范圍 58
11.1.2 招標工作機構人員組成 58
11.2 項目實施進度計劃 59
第十二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60
12.1 投資估算范圍依據 60
12.1.1 投資估算范圍 60
12.1.2 投資估算參考范圍 60
12.2 項目投資估算 60
12.2.1 建設投資估算 60
12.2.2 總投資估算 60
12.2 資金籌措 61
第十三章 財務分析 62
13.1 基礎數據與參數選取 62
13.2 編制依據 62
13.3 收入測算 63
13.3.1 預估說明 63
13.3.2 項目營業規模估算 63
13.4 銷售稅金及附加 63
13.5 成本核算 63
13.5.1 外購成本 63
13.5.2 外購燃料及動力費 64
13.5.3 修理費 64
13.5.4 折舊攤銷 64
13.5.5 人員工資福利 64
13.5.6 其他費用 64
11.5.5 總成本核算 64
13.6 財務評價分析 65
13.6.1 盈利能力分析 65
13.6.2 利潤與利潤分配表 67
13.6.3 項目盈利能力 68
13.7 財務生存能力分析 68
13.8 評價結論 68
第十四章 結論與建議 69
14.1 結論 69
14.1.1 本項目與產業政策、規劃的相符性 69
14.1.2 本項目的社會效益 69
14.2 建議 69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