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站能源轉化產業園項目建議書
1.1.2 企業能源與產業相結合
由于電力、運輸、人物力等成本的上漲,所以較多的新能源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擴大企業經濟效益,不惜成本的完成對礦業資源企業的并購。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8年從并購案例總額來看,能源及礦產行業居首,披露金額的案例高達56起,披露金額為1658.87億美元,占披露案例總金額的58.8%。
同時,工業企業所生產的產品,能源消耗占比總成本的比例巨大(10%-45%不等),特別是冶金、建材、化工等重點耗能企業,一般能耗要占產品成本的 40%左右,換句話說.能源消耗的高低直接與企業的經濟效益密切相關。
1.1.3 留存電量政策背書
綜合目前各地資源留存與企業成本的閉環,目前四川省、市、縣政府執行國家和省留存電量價格政策文件精神發布了響應政策,同時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圖表1-2 四川省各地政策執行文件
1.3 項目投資亮點
1.3.1 項目的建設有利于解決余慶縣脫貧攻堅的問題
據統計,截止 2018 年末,余慶縣全縣年末戶籍總戶數為104050戶,總人口為 30876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919戶22322人,其中一般貧困戶4370 戶
16618人,低保貧困戶2549戶5704人。已脫貧2649戶10160人(一般貧困戶
2528戶9824 人,低保脫貧戶121 戶336人),未脫貧4270戶12162 人(一般貧困戶1842戶6794人,低保貧困戶2428戶5368人),貧困發生率為 4.55%。
根據余慶縣脫貧計劃,2019 年計劃脫貧全部人口,2020 年與全市全省全國同步小康,余慶縣脫貧攻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
該項目計劃用5年時間,發展和完善電解鋁及鋁加工行業、重晶石開采及其深加工產業、石材產業、紡織產業、鋰電池負極材料、陶土的開發和利用產業及周邊服務業幾大重點產業(具體規劃參見第二章---項目介紹),項目建設招商后,滿負荷將解決就業2.6萬人次(新材料類行業每百畝招工約50人,礦業加工產業每百畝約150人,紡織業每百畝約300人)。所以項目不僅能夠有效幫助余慶縣人民脫貧,阻止返貧現象的發生,最終實現白泥鎮與龍溪鎮產城互動、同城化發展,更能帶動周邊縣市居民就業,為周邊縣市脫貧致富做出積極貢獻。
1.3.2 項目的建設有利于解決余慶縣電力留存問題
余慶縣電力資源豐富,境內有裝機容量300萬千瓦的國家大型電站構皮灘電站,是“西電東送”的重點工程,電站年平均發電量96.8億度,通過國家電網輸送到廣東。電站所在的余慶縣除享受極小部分稅收留存外,未享受到該電站帶來的效益。
市面上工業用電電價在 0.7-0.9 元/千瓦·時,平均折合工業用電價格應該在 0.8元/千瓦·時左右。余慶縣電力資源充足,該項目一旦落地,施行留存電量政策,其電價可以降到 0.297元/千瓦·時,非常具備競爭優勢。以電解鋁項目為例,按一噸電解鋁耗電13500度計算,企業每生產一噸鋁,將為企業減少5440.5-8140.5 元,這將為電解鋁行業帶了極大的成本效益,不僅電解鋁,其他高耗電的行業也可以從中獲益,以市場均價 0.8元/千瓦·時電計算,項目預留21億度電總共會為企業減少10億元以上成本(參見第二章,項目介紹)。一旦企業從中獲利,就會去用這些收益擴大產業,提高產量,擴大生產園區,帶動更多的失業人員就業,形成良性循環,對行業規模的擴大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該項目選定的產業多為高耗能、低污染產業,落地企業可以就近高效利用當地的優質優惠的電力資源,從而實現節能減排、減負增效,實現企業效益與環境保護雙贏,良性循環發展。
1.3.3 項目將解決余慶縣第二產業的比重薄弱,同時增加地方財政收入
2018年余慶縣地區生產總值869663萬元,比上年增長 10.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3290萬元,增長7.0%;第二產業增加值252792萬元,增長 5.0%; 第三產業增加值413581萬元,增長 15.7%。第一產業增加值占余慶縣生產總值的比重為 23.4%,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 29.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7.5%。總體來看,余慶縣的總產值并不是很高,2018年人均GDP 僅為3.63萬元,與我國2018年人均GDP6.46 萬元相比相差甚遠,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余慶縣人均 GDP 較低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余慶縣比較依賴農業,第一產業占據了較高的比重,第二產業的比重相對較少,亟待提升。
項目建設完畢后,預計滿負荷能吸引企業投資560億元(按照400萬元/畝固定資產投資核算);十年期第二產業產值達8,112,474.89萬元(十年平均),同時可為當地帶來稅收101,405.94萬元(十年平均,參見本建議書財務分析),不僅僅具備解決余慶縣第二產業的比重薄弱的社會效益,更是解決目前各地政府面臨的財政收入較弱問題。
1.3.4 項目的建設具備留存電量產業轉化的城市背書
留存電量是水電資源開發的一種補償機制,提高貧困地區水電工程的留存電量比例,其主要目的是滿足地方電力的發展需求,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支持水電資源就地轉化以及生態環境恢復保護和農村扶貧開發。我國已有多個地區實施留存電量政策,其中四川省留存電量政策較多:
3.1 項目招商模式
3.1.1 項目招商策略
產業園區項目招商可采用以下策略:
1、基金招商模式
當前國內招商競爭十分激烈,新時期的園區招商,需要一些技術含量和資本含量。目前,各地的政府引導基金紛紛出爐,都化身為地方招商的利器;國內已經有很多產業地產商和產業園區在充分利用資本的催化和杠桿作用,探索出了一種產融結合的園區基金招商新模式。
目前有的企業有好項目,但是沒有資金,而政府有資金,卻沒有好的項目。余慶縣可以利用基金招商模式,充分調動財政,幫助企業進行項目投資,余慶縣的投資基金的籌集可以靠股權投資的形式,也可以靠債權投資的形式,幫助有潛力的企業或項目進行建廠。
2、“互聯網+”模式
一直以來,如何利用互聯網推動產業園區招商與運營模式的創新轉型,是很多具有前瞻性眼光的產業地產運營商在積極探索的課題,也是大有可為之處。
長期以來,企業選址受到產業氛圍、優惠政策、人才資源、配套服務等多重因素影響和制約,互聯網的出現,讓企業能快速、全面、準確地掌握相關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風險,提高選址效率。然而不容忽視的是,產業地產仍然具有交易金額大、交易周期長、交易因素復雜、成交率低的特點,這也決定了其不同于傳統消費品+互聯網的運營模式,仍需不斷創新、改進、豐富、完善。
待留存電量政策批復后,余慶縣可以利用“互聯網+”模式,將本縣的區域優勢、交通優勢、政策優惠等條件發布到互聯網上,特別是低電價優勢,這將會吸引大量企業進入園區。
3、眾籌眾包模式
這是園區中國與園區資本聯盟正在研究和探索中的一種新型招商模式,通過各個社會資本方(以產業地產運營商為主)結成一個優勢互補、同氣連枝的聯盟形式與地方政府進行對接,由此能夠有更好的議價能力,從而以更優惠的政策、更低廉的地價來鎖定更優質的產業園區或特色小鎮資源,然后根據需求和各自優勢在內部進行分配,并以一種“眾籌、眾包、眾建、眾享”的模式,讓每一個資方能夠對自己所負責的單元進行最有效的資源導入和開發運營。
這種類似于“阿米巴”式的招商承包責任制,不僅將以往難度重重的總體招商化整為零,降低難度,還能夠最大化激活每一個資方的積極性,相當于將整體資方的全國或全球產業資源進行整合嫁接,促進整個園區或小鎮的招商運營效率提升。
這種模式,園區中國正在全國和一帶一路上的部分園區中進行探索實踐,余慶縣作為新建立的園區也可以嘗試使用新的招商模式。
4、展會招商模式
通過國內有影響的相關產業展會,對招商項目的集中展示,達到廣泛吸引人氣的效果,也可以通過策劃研討會、推介會、專業論壇等主題活動,把會議經濟作為招商引資的一個助推器。
綜上來看,基金招商模式和“互聯網+”模式的招商模式是余慶縣比較適合的模式,可以把這兩種模式作為主要的招商模式。
項目十年期固定資產投資核算表(單位:萬元)
目錄 1
第一章 執行摘要 5
1.1 項目背景 5
1.1.1 余慶縣資源亟待利用 5
1.1.2 企業能源與產業相結合 5
1.1.3 留存電量政策背書 6
1.1.4 項目總體描述 7
1.2 編制依據、范圍與原則 7
1.2.1 編制依據 7
1.2.2 報告編制范圍 8
1.3 項目投資亮點 8
1.3.1 項目的建設有利于解決余慶縣脫貧攻堅的問題 8
1.3.2 項目的建設有利于解決余慶縣電力留存問題 9
1.3.3 項目將解決余慶縣第二產業的比重薄弱,同時增加地方財政收入 9
1.3.4 項目的建設具備留存電量產業轉化的城市背書 10
第二章 項目概述 12
2.1 項目介紹 12
2.1.1 項目名稱 12
2.1.2 項目承辦單位 12
2.1.3 項目建設地址 12
2.1.4 項目建設規模 12
2.1.5 項目年產規模 13
(a)入駐產業園 13
(b)政府稅收 13
(c)上繳中央財政 13
(d) 電站收益 13
2.1.6 項目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13
(a)政府投資 13
(b)招商企業入駐投資 14
2.1.7 項目性質 14
2.1.8 建設工期 14
2.2 項目政府投資主要經濟指標 15
第三章 項目招商模式與招商企業申報流程 18
3.1 項目招商模式 18
3.1.1 項目招商策略 18
3.1.2 園區招商計劃 19
3.2 招商戰略 20
3.2.1品牌營銷戰略 20
3.2.2產品營銷策略 21
3.2 招商企業申報流程 21
3.2.1 招商企業要求 21
3.2.2 企業入駐流程 21
第四章 項目總投資核算 23
4.1 估算依據 23
4.1.1 估算范圍 23
4.1.2 估算依據 23
4.2總投資估算 23
4.2.1固定投資估算 23
(a) 政府投資部分 23
(b)招商企業投資部分 25
4.2.2 流動資金 25
(a)政府流動資金投資 25
(b) 企業流動資金 25
4.2.3 總投資核算 25
4.3 政府投資方式與資金使用 26
4.3.1 資金籌措方式 26
4.3.2資金使用 26
第五章 財務分析 27
5.1基礎數據與參數選取 27
5.2 編制依據 28
5.3收入測算 28
5.3.1政府稅收收入 28
5.3.2 企業產值 28
5.3.3 能耗收入費用 28
5.3.4項目收入合計 28
5.4貢獻中央財政稅收 29
5.5 成本核算 29
5.5.1 外購原料以及動力 29
5.5.2 固定資產折舊與無形資產攤銷 30
5.5.3人員工資福利 30
5.5.4修理費 30
5.5.5財務費 30
5.5.6管理費用 30
5.5.7銷售費用 30
5.5.8 土地采購 30
5.5.9 成本總計 31
5.6 利潤核算 31
5.7財務評價分析 31
5.7.1盈利能力分析 31
5.7.2財務內部收益率 33
5.7.3財務凈現值FNPV 33
5.7.4項目投資回收期Pt 33
5.7.5總投資收益率(ROI) 34
5.8財務生存能力分析 34
5.9 不確定性分析 34
5.9.1 敏感性分析 34
5.9.2盈虧平衡分析 35
5.10評價結論 36
第六章 風險與規避方案 37
6.1 風險因素及識別 37
6.1.1 市場風險 37
6.1.2 資金風險 37
6.1.3 組織管理風險 38
6.1.4 政策風險 38
6.1.5 其他風險 38
6.2 風險評估 38
6.3 風險防范對策 39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41
7.1 結論 41
7.1.1 本項目與產業政策、規劃的相符性 41
7.1.2 本項目的社會效益 44
7. 2 建議 45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