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30萬噸綠色纖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年產30萬噸綠色纖維項目
1、項目建設內容
(1)項目建設地點及實施主體
建設地點:浙江省湖州南太湖產業集聚區長興分區
實施主體:桐昆集團浙江恒騰差別化纖維有限公司
(2)建設內容及規模
本項目擬新建聚酯車間、紡絲車間等建筑物共計99337平方米,建設聚酯生產裝置1套,引進高速FDY卷繞機672位、自動包裝線4條、自動落絲線14條以及配套的輔助生產裝置及公用工程生產裝置,采用大容量柔性化聚合、聚酯熔體直紡以及智能化、綠色化生產工藝技術,形成年產功能性差別化綠色纖維30萬噸的生產能力。
(3)項目建設期
本項目建設期為2年。
2、投資估算及財務評價
(1)投資估算
項目總投資為99,100萬元,其中建設投資為92,650萬元,建設期利息2,850萬元,鋪底流動資金3,600萬元。
(2)財務評價
根據項目有關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內部收益率為17.05%(所得稅后),預計投資回收期(所得稅后,含建設期)為6.74年,項目經濟效益前景較好。
3、項目核準、土地及環評情況
本項目已在長興縣發展和改革委完成備案。本項目計劃利用公司已有土地 94.30 畝,新增用地11.32畝。本項目用地已取得浙(2018)長興縣不動產權第0021495號《不動產權證書》,證載土地面積7,549.00平方米,折合約11.32畝。
項目實施的可行性
1、國家政策支撐
為了加快我國化纖工業的技術進步,我國政府對化纖工業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近年來主要政策如下: 《中國制造2025》將制造強國提高到了國家戰略,持續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明確支持戰略性重大項目和高端裝備實施技術改造的政策方向,支持重點行業、高端產品、關鍵環節進行技術改造,引導企業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優化產品結構,全面提升設計、制造、工藝、管理水平,促進鋼鐵、石化、工程機械、輕工、紡織等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明確將“熔體直紡在線添加等連續化工藝生產差別化、功能性纖維(抗靜電、抗紫外、有色纖維等)”列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的鼓勵發展項目;將“差別化化學纖維及芳綸、碳纖維、高強高模聚乙烯、聚苯硫醚(PPS)等高新技術化纖(粘膠纖維除外)生產”列為《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類?!痘w工業“十三五”科技發展綱要》中指出,在“十三五”期間,要加快推進差別化功能化纖維的開發與專業化應用,化纖差別化率達到65%,并重點實施“差別化、多功能纖維重大專項”。本次募投項目主要為智能差別化纖維,能夠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
2、下游市場需求強勁
本次募投項目包括智能化POY纖維、智能化FDY纖維和輕薄、保型、彈性、綠色等差別化纖維,主要應用于中高檔服裝如高檔西服面料、大衣內部面料等,其他應用于地毯等家紡用品。下游服裝需求方面,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尤其是城鎮居民對服裝類紡織品的支出不斷增加,服裝需求仍然保持穩定。除此之外,房價上漲引發的財富效應以及消費主力人群的改變推動我國中高檔服裝需求迅速回暖。家紡需求方面,隨著城鎮化進程持續推進、居民消費習慣的升級,人們對居室環境和生活質量的需求由實用性、經濟性逐漸向舒適性、文化性和個性化轉變,促使床上用品的消費理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預計未來家紡行業市場規模仍有向上空間。
除此之外,我國土地資源有限,糧棉爭地、城鄉爭地的矛盾日益突出,棉花等天然纖維難以滿足紡織工業發展需要,長期來看纖維消費量增長將主要依靠化纖的增長來支撐,化纖仍將是紡織工業發展最主要的原料保障,這也為滌綸長絲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根據統計,美國、西歐、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人均纖維消費量約為40-50公斤,而我國目前人均纖維消費量僅為25公斤,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纖維消費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滌綸長絲市場需求增長潛力巨大。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