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擬建設中國昆明大健康產業示范區為核心強力推進產業集聚和產業發展

生物醫藥產業被看成朝陽產業,其發展勢頭迅猛。隨著新產品研發經費支出的快速穩定增長,我國生物制藥行業大中型企業新產品產銷規模呈較快增長趨勢。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生物醫藥市場規模為1211億元;到2016年,市場規模已達1344億元。中金普華測算,2017年,生物醫藥市場規模約1458億元。
7月5日,第13屆中國制藥工業百強年會期間舉辦的昆明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座談會上,昆明市政府、滇中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圍繞昆明打造“中國健康之城”示范區戰略,將以生物醫藥為核心,將著重發展天然藥物、民族藥、新型疫苗、醫療器械等產業,同時不斷加強醫療隊伍、基礎設施及醫療保障制度的建設,從康復、康養、康健向復合型功能轉變,實現生物醫藥與其他健康產業的融合發展,構建完整的大健康特色產業鏈和大健康生態圈。
前不久,昆明向國家申報了“昆明市現代中藥與民族藥、新型疫苗和生物技術藥物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方案,獲得了國家發改委批復通過,同意昆明按試點實施方案提出的發展思路、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開展昆明市生物化工產業、生物基材料產業集聚發展試點。
推進產業聚集 穩步擴大規模
昆明市明確提出基于大生態、依托大數據、發展大健康,并以此理念來打造中國健康之城。昆明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昆明擬建設中國昆明大健康產業示范區為核心,強力推進產業集聚和產業發展,生物醫藥產業蓬勃發展,產業規模穩步擴大,產業集群發展迅速,2017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80億元,占當年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5%,為健康產業發展提供了支撐。
據介紹,“十二五”期間,昆明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從2010年的83.1億元上升到2015年的141.5億元,2015年全市生物醫藥產業工業總產值為205.5億元,年均復合增速11.2%,占全省生物醫藥產業工業總產值的近60%。
其中,以中藥(民族藥)為主的產業結構特點鮮明。2015年昆明市中藥領域工業總產值近百億元,約占昆明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近一半;化學藥和健康衍生產品實現工業總產值分別達39.7億元和62.5億元,占昆明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的比例分別約為1/5和1/3。與此同時,創新成果持續推出,“十二五”期間全市有近40個藥品獲得生產批件,其中復方鹿仙草膠囊等中藥(民族藥)品種超過20個,自主研發的一類新藥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手足口病疫苗)和世界首個賽賓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獲得新藥證書,另有一批新型疫苗品種處于臨床階段,構成了昆明市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的后備力量。
目前,昆明聚集了中國醫藥集團、德國拜耳藥業、香港積大藥業、云南白藥集團、龍津藥業等兩百多家生物醫藥企業,擁有三七系列、天麻系列、燈盞花系列、黃藤系列、丹參系列、血塞通系列等一批云藥知名品牌和優勢產品,擁有昆明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公共實驗中心、生物醫藥中試生產中心等一批知名醫藥生產、研發平臺。
補齊短板打造產業新體系
“盡管近年來昆明市生物醫藥產業取得了較好的發展成效,但同國內發達地區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存在較大的產業提升和調整空間,尚有不少短板需要補齊。”昆明市相關負責人分析。當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正處于質量標準和監管水平的重要提升期,更是產業轉型突破發展的關鍵期,昆明市企業普遍面臨市場開拓難度與日常經營壓力日益增大的挑戰。
一方面,機制創新急需突破。昆明市在中醫藥(民族醫藥)、生物資源等方面創新資源豐富,匯集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等一批國家級重點研發機構,云南中醫學院、昆明醫科大學等一批省內重點院校。與之相比,昆明市缺乏靈活高效的政產學研用協同機制,中央資源與地方資源、產業鏈與創新鏈相對孤立,未能有效對接,尚未形成促進政產學研用協同的政策閉環,創新優勢未能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
另一方面,生物資源豐富但未能充分有效轉化。昆明市中藥種質資源的控制力不足,藥材種植與流通環節存在小、散、亂現象,缺乏規模化、標準化的統一規劃管理,難以從品質和數量上滿足中藥生產企業的要求。生物資源豐富但未能充分有效轉化,絕大多數中藥材簡單加工后流入市場,中藥產業經濟效益、產品附加值以及技術含量偏低。
有關專家提出,昆明市應加快推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緊抓發展大健康業的重大戰略機遇,結合產業發展基礎,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豐富產品梯隊,逐漸增強對全省及昆明市發展大健康業的產業支撐能力。
為此,《昆明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將立足昆明市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著力打造以中藥(民族藥)產業為支柱,以生物技術藥、化學藥、醫療器械產業為主導,以健康產品及服務為延伸的“1+3+N”產業新體系。
到2020年,全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500億元,年均復合增速達到2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88億元,年均復合增速達到20%,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12%左右。重點推進中藥材深度開發、生物技術藥產業突破發展、化學藥產業壯大發展、醫療器械產業多元發展、健康產品及服務延伸發展等5大領域。
昆明市委十一屆四次全體會議報告指出,2018年,生物醫藥產業重點是要做優做深。要以中藥、民族藥、基因工程、新型疫苗等為重點,促進生物醫藥產業做優做深。確保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制造、新材料四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0%。生物醫藥高度聚集的昆明高新區也提出,2018年,要放大高新區在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方面的優勢,發揮昆明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核心區的“虹吸”效應,引進和培育一批處于科技前沿、單體規模大、經濟效益好、輻射能力強的大企業和好項目,塑造健康春城的新亮點。
爭當我省大健康創業創新的領頭羊
日前,《云南省生物醫藥產業施工圖》正式印發,提出重點發展現代中藥(民族藥)、生物制藥、化學制藥、醫療器械、特色保健品5條產業鏈,明確了各條產業鏈的實施路徑,提出到2020年全省現代中藥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10億元、特色保健品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0億元的發展目標。
“昆明集聚了全省90%以上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集中了全省80%左右的規模以上生物制藥企業。昆明應該為全省發展大健康產業做出貢獻,成為省內大健康產業創業創新的領頭羊。”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有這樣的共識。
如何發揮資源優勢,引領我省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跨越發展?昆明市大健康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李肇圣說,目前,昆明市發展大健康的思路越來越清晰,頂層設計逐步完善,產業布局步伐加快,招商引資力度加大,宣傳營銷力度增強。圍繞個人身心健康、人與人關系健康、人與環境關系健康三大內涵,部署了“醫、藥、養、健、游、食”六大產業,昆明將通過3到5年時間建設“國際健康中心、精準醫學中心、產品制造中心、新藥研發中心、幸福養老中心、教育培訓中心”等六大中心。
今年6月19日, 總投資約300億元的國家級大健康產業示范區重點項目——康美昆明健康城正式在呈貢區啟動。該項目是目前全國大健康產業投資最大的單體項目,也是康美集團迄今為止投資最多、規模最大的醫養結合項目,規劃建筑面積超300萬平方米,項目將打造成為以醫養結合為核心、智慧康養為亮點,圍繞人體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西南首席全生命健康養生城和國際大健康產業發展核心示范區。
“昆明·盤龍茨壩生物科技小鎮已經完成規劃,要把小鎮建設成為立足昆明、面向云南、輻射南亞東南亞的生物科技創新小鎮。”盤龍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小鎮片區約2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聚集了全省近80%的生物科技和高原特色農業的科研院校、人才和技術成果,目前園區內有云南生物科技創新中心、都市園藝大健康產業孵化園、云南中科生物科創園、云南農業大學云農眾創空間、871西區科創教育樂園等產業孵化、創新創業平臺。
繼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群、昆明經開區健康產業基地、滇池度假區滇池國際養生基地、晉寧七彩云南·滇池國際養生養老度假區、石林杏林大觀園中醫藥養生博物館等一批龍頭企業和項目落子布局后,新的產業園區和項目陸續規劃落地,昆明生物醫藥產業出現倍增態勢。
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觀點:產業布局重點突出
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已初步形成以長三角、環渤海為核心,珠三角、東北等中東部地區快速發展的產業空間格局。此外,中部地區的河南、湖南、湖北,西部地區的四川、重慶也已經具備較好的產業基礎。
我國其他地區也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生物醫藥產業群落。成渝經濟圈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創新活躍,是西部地區重要的生物醫藥成果轉化基地;以長春市為核心的長吉圖地區是亞洲規模較大的疫苗生產基地;長株潭地區擁有長沙高新區、瀏陽生物醫藥園等多個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產業基礎雄厚;武漢城市群聚集了各類研發機構及知名企業300余家,已形成支撐創新、產業化發展,較為完善的平臺和環境。
中金認為,生物醫藥產業呈現集聚發展態勢是全球趨勢,其中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占據主導地位,這些發達國家地區持有94%以上的專利,尤其是美國占有世界近六成生物藥專利。然而,包括我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加起來的專利占有率則還不足6%,我國目前也正處于快速發展期。產業集群為生物醫藥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為研發、技術升級節省了成本,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或將保持集群化發展。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