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國而言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有利于兩股巨大機遇浪潮的交匯
●近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引導高校瞄準世界科技前沿,不斷提高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交流等能力。
●2018年4月,全國政協舉行以“人工智能的發展與對策”為主題的雙周協商座談會,會上,委員們呼吁進一步完善我國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體系。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部署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因此,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爭先恐后地把發展人工智能作為重大戰略,用以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重塑發展新優勢。人工智能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社會發展的加速器,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滲透并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形成從宏觀到微觀各領域的智能化新需求、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甚至社會結構,實現社會生產力的整體躍升。
對我國而言,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有利于兩股巨大機遇浪潮的交匯,即“工業化、城鎮化、綠色化”+“智能化”,從而創造出大量以智力競爭為特點的產業新天地,發展出智能城市、智能制造、智能經濟、智能交通、智能科技等等,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促進“兩個百年”目標的實現,也為全世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躍升提供新的發展模式。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目標,實際上是在過去60年研究人工智能的歷史積累和現在人工智能發展方向基礎上提出來的。眾所周知,60年前提出的“人工智能”信息化的基礎是計算機。早在1956年,科學家們就首次確立了“人工智能”(AI)概念:讓機器能像人那樣認知、思考和學習。如今,AI已顯露走向2.0的大量新特征。以大數據智能、跨媒體智能、人機混合增強智能、自主智能系統等為代表的人工智能2.0關鍵理論與技術,將全面推動智能城市、智慧醫療、智能制造等等發展,未來的世界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在研究人工智能過程中,發現原有人工智能的目標——“讓計算機變得和人一樣聰明”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也發現,計算機和人類大腦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所以人工智能有個另外的名字叫“機器智能”,這兩個詞義是一樣的,就是說人是一個自然智能,即使是深度神經網絡,也和人腦不一樣。所以,一些走在前沿的人工智能專家認為應該把人的智能和計算機的智能結合起來,就是把人工的智能和自然的智能結合在一起,最后形成一個更強的智能系統。
這就是為什么在最近20年間,人機交互發展非??斓闹匾颉_^去是人機交互的界面,現在已經實現了人和機器融合一體化的工作方式,包括系統,比如說腦機系統。所以,如果把這兩種智慧融合在一起,會創造出更強大的智慧,對此,我們認為人工智能將在以下五大領域重點突破:
第一個領域主要關注大數據智能,這是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的智能,深度神經網絡是其中重要的內容之一,還包括其他內容,比如語義網絡、知識圖譜自動化,還有自我博弈系統。把人工智能1.0和2.0技術混合在一起,會產生新的大數據智能化的各種各樣的技術。
第二個領域是跨媒體智能。過去的多媒體技術包括圖像處理、聲音處理等多種技術,但這些技術都是分開進行的,而人在處理這些情況的時候,是同步進行的。比如看到“張三正在吃蘋果”這句話,我們可以聯想到很多知識,咬下去的聲音是什么,味道怎么樣,吃蘋果的時候很可能一些地方顏色已經變了。我們是將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多種感覺融合在一起,這些東西一下子在腦子里調出來了。所以我們認為人工智能2.0要瞄準這個方向進行。
第三個領域叫群體智能。就是用人工智能方法組織很多人和計算機聯合去完成一件事情。實際上人工智能1.0已經有這個技術的苗頭,叫多智能體系統,但是這個系統所連接的智能體太少,這個方面還需突破。
第四,人和機器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種增強智能。這種智能不但比機器更聰明,而且比人更聰明,能夠解決更多問題。比如我們很多醫院使用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這就是人和機器結合在一起。
第五個領域是智能自主系統。人工智能1.0熱衷于制造機器人,當時有很多成功和不成功的機器人,最成功的機器人是機械手,在生產線上被大規模使用。我們認為人工智能2.0應該從原有的機器人的圈子里跳出來,從一個新的視角來看待新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相結合的行為。
人工智能2.0要解決的問題和以前已經有很大不同,中國應該結合國家發展需要,用人工智能來解決中國問題,發展中國理論,同時也跟蹤全世界的先進理論。
對教育而言,人工智能將帶來諸多機遇和挑戰,包括基于大數據智能的個性化教育、跨媒體學習、終身學習等。人工智能將推動教育目標、教育理念的改變,從而加速推動學生培養、課本內容、教學方法、評價體系、教育管理,乃至整個教育體系的改革創新。教育部和中國工程院即將開展智能教育領域的咨詢項目,對未來教育范式變革提供咨詢建議。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戰略實施中,隊伍的組織和人才的培育是最為重要的,要著力打造一支政、企、學相結合的人工智能攻關力量,創建一批政、產、學合作的,科學、工程和教育相結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試用靈活體制,實現快速發展。
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推出后,一些高校陸續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或人工智能研究院,為人工智能高層次人才、專業人才、交叉人才和應用人才培養搭建舞臺,切實應對經濟社會對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
眾所周知,高校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結合點。因此,我國高校要把人工智能人才的培養放在基礎地位,把人工智能綜合創新擺在核心位置,從而把我國高校建成全球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的重要策源地。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