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云南鄉村旅游每年吸引1億多人次 呈現出井噴式發展態勢
近日,云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云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中,專門提出要引導有條件的地區,將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與特色產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有機結合,實現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人居環境改善互促互進。盡管近幾年來云南鄉村旅游每年吸引1億多人次,呈現出井噴式發展態勢。應準確把握和運用發揮鄉村旅游的鄉村性、文化性、融合性、季節性、參與性等重要特征,以“跨越發展爭創一流,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精神,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
一、彰顯鄉村性
鄉村旅游是依托具有鄉村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為旅游吸引物的新興旅游方式。鄉村性是鄉村旅游的生命,是鄉村旅游的本質特征、首要標志、獨特賣點和最鮮明特色。鄉村性描述了鄉村旅游活動地區和活動對象特征,是區別于其他旅游類型的首要依據。鄉村是吸引游客開展鄉村旅游的基礎條件。有關研究表明,云南的旅游資源80%分布在農村,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0個百分點。先有鄉村后有旅游。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應把握鄉村發展特征、遵循鄉村發展規律、保持鄉村發展風貌,打好鄉土牌,留住鄉土味。根據鄉村發展不斷分化的趨勢,科學把握鄉村旅游的差異性,對鄉村旅游服務理念、目標定位、資源稟賦、設施布局進行科學規劃,突出鄉村發展特色。
二、突出文化性
鄉村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村落的重要標志,是傳統文化最根本的基礎,也是鄉村旅游的靈魂和核心。鄉村旅游和鄉村文化是一種枝葉和根本的關系,只有根深本固才能枝繁葉茂。鄉村旅游具有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的雙重屬性,隨著鄉村旅游的深入發展,文化產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鄉村文化元素在鄉村旅游發展中的推動作用將會越來越大。鄉村還是云南豐富多樣的農耕文化的發源地、保護地和傳承地,很多鄉村本身就是一座具有民族性、文化性、歷史性的博物館,具有豐富多彩的旅游文化資源。文化作為歷史文明的積淀,在鄉村旅游中具有決定性和價值導向性作用。只有保住鄉村文化的“根脈”,鄉村旅游才能更加持續久遠。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應當堅持文化自信,促進鄉村旅游與文化創意緊密結合,保持自己的文化特性和發展方向,通過各種方式保護和傳承鄉村文化,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針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強調了要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培育挖掘鄉土文化人才,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因而在促進鄉村旅游提質升級中,必須加強鄉村歷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傳統農耕文化的保護和挖掘,尋找獨特的鄉村文化魅力,因地制宜找準特色定位,深度挖掘鄉村文化內涵,吸收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打造一批具有高原風物、民族風格、地域風情的鄉村文化旅游精品。保護鄉村風貌、留住鄉村記憶、傳承鄉村文化優秀基因,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三、重視融合性
鄉村旅游就是“鄉村+旅游”,是鄉村和旅游通過要素聚合、交互作用、產業重組催生出的新的經濟形態、新的增量效益、新的發展動能,是在鄉村地區以鄉村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為吸引物的旅游活動?!班l村+旅游”使農業、林業、漁業、文化、醫藥與旅游深度融合、互融共生,豐富了旅游產品,拓展了旅游業發展空間,能滿足游客學習知識、體驗文化、休閑度假等多方面的需求,使農業由賣產品轉化為既賣產品,又賣風景、賣綠色,使鄉村由農民居住的空間場所轉化為旅游目的地、健康生活目的地。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應堅持農業的產業屬性和鄉村的基本特色,以農業為基本依托、以鄉村為重要載體、以旅游為產業形式、以農民增收為主要目的,依靠云南省各具特色的田園風光、農耕文化和地理風貌,圍繞具有農業特產、文化特點、地域特征、民族特色的村落,按照“旅游全域化、鄉村景區化”的理念和“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要求,把云南鄉村打造成“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世界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四、用好季節性
云南省總體上是“四季如春”,但鄉村旅游隨季節的變化,內容也有所不同。如菜花景觀、梯田景觀、草原景觀、花卉景觀、果園景觀、森林景觀、水利工程景觀等,每個季節所表現出來的美景迥異,吸引的旅游群體和數量也各不相同。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應針對當地的氣候特征、山川水系、地質地貌、生物群落、傳統村落、特色農業等資源條件和游客需求,進行科學規劃、統籌協調、合理開發,努力做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不斷提高鄉村旅游設施利用率、投資回報率和全要素生產率。
五、增強參與性
參與性是鄉村旅游區別于景區旅游的顯著特征,它使旅游活動由陳列觀賞轉變到參與體驗上來,使游客既欣賞到優美的田園風光,又參與到鄉村的耕種、飼養、采摘、加工、制作等勞作性的社會實踐,把田園變成公園、農房變成客房、勞動變成運動,在勞作中享受燦爛陽光、呼吸新鮮空氣、接受農業知識、傳承農耕文化,參與和體驗農村生活。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促進當地農民增收作為發展鄉村旅游的第一要義,通過資本下鄉帶動老鄉,把“農家樂”變成“農民樂”。同時,應將鄉村旅游資源設計成知識性、趣味性、人性化的體驗活動,讓旅客在參與中休閑、消費、學習、體驗。
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觀點:
對于云南來說,鄉村旅游還同時是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重要依托,也是農村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因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在對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作出具體部署時,明確提出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提質升級行動,建設一批特色旅游示范村鎮和精品線路,打造鄉村健康生活目的地,到2020年全省鄉村旅游總收入達2500億元以上。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