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件信息開發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軟件及信息技術行業發展概況
當前,全球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正處于產業恢復和發展階段,信息技術的市場需求在全球范圍內持續上升,發展勢頭良好。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3 年全球IT 行業支出達到3.673 萬億美元,2014 年這一數值達到3.711 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03%。Gartner 最新數據顯示,2015 年全球IT 行業支出達到3.41 萬億美元,較2014 年減少8.02%;2016 年全球IT 支出總額保持穩定,總額與2015 年基本持平。從IT 行業支出的細分領域來看,IT 服務支出和企業軟件支出,2016 年較2015 年將分別增長3.67%和5.82%。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未來將成為驅動IT 支出增長的主要力量。
中國軟件及信息技術行業
1、軟件及信息技術行業景氣度高企
軟件及信息技術行業是我國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產業,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實現我國“工業4.0”戰略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國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等產業扶持和優惠政策的推動下,我國軟件及信息技術行業持續快速發展。工信部“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到,在2006 至2010 年“十一五”期間,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年均增速達到了28.30%,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集聚日趨明顯。進入“十二五”之后,我國軟件業依然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據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2015 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行業完成軟件業務收入4.28 萬億元,同比增長15.70%;2016 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行業共完成軟件業務收入4.85 萬億元,同比增長14.90%,實現利潤總額6,021 億元,同比增長14.90%。
2、細分行業的營業收入占比較高、增速較快
從軟件及信息技術行業的總體結構上看,2016 年,信息技術服務收入為25,114 億元,占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總額的51.30%,同比增長16%。在軟件及信息技術行業收入結構中占據了較大的份額,有著較高的增長速度。
政府產業支持力度加大,軟件行業將迎來新的快速發展期
“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持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11 年,國務院印發了《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發[2011]4 號),主要內容包括將軟件產業稅收減免范圍從增值稅擴大到營業稅,并規劃和批準了11 個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和 6 個國家級軟件出口基地。2012 年 4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進一步細化了政府對于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扶持內容,總結回顧了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發展成就和存在問題,深入分析了產業發展趨勢和發展環境,在產業發展思路上突出強調了龍頭企業培育、創新體系構建、市場應用推廣、產業融合拓展以及產業布局優化。
2006年2月9日,國務院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國發【2005】44號),提出了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總體目標,并將現代服務業信息支撐技術及大型應用軟件的發展列入優先發展主題,在科技投入、稅收激勵、金融支持、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政府采購、創造和保護知識產權、人才隊伍、科技創新基地與平臺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
2006年5月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中辦發【2006】11號),指出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戰略目標包括:“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發展信息服務業,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服務業信息化。優化政策法規環境,依托信息網絡,改造和提升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網絡增值服務、電子金融、現代物流、連鎖經營、專業信息服務、咨詢中介等新型服務業”。
2008年6月5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通知》(國發【2008】18號),提出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運用財政、金融、投資、政府采購政策和產業、能源、環境保護政策,引導和支持市場主體創造和運用知識產權;將扶持信息產業核心技術專利、計算機軟件版權等相關產業發展作為專項任務;提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強知識產權創造和轉化運用等方面的戰略措施。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