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綜述分析及政策建議
政策解讀 2018-08-29 10:11:29 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
黨的十八大指出,我國要大力推進綠色、循環發展的生態文明建設,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按照總體要求,加快推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有效避免我國城市存在的“垃圾圍城”現象,妥善解決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引發的“鄰避效應”,最終實現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未來我國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回收利用潛力巨大。
世界發達國家垃圾處理行業現狀
目前,世界發達國家采取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基本是鼓勵和促進垃圾中有用物質的回收利用,并依托相關的法律法規作保障,建立了完善的垃圾循環利用模式。
1. 焚燒發電是當前國際上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 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長速度為8.42%,全世界每年產生4.9億噸垃圾,垃圾處理面臨的局勢很嚴峻。當前,發達國家通常采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焚燒、衛生填埋和堆肥(其他)三種方法。垃圾焚燒發電既可達到垃圾減容減量的目的,又可利用焚燒余熱發電供熱。與傳統的填埋法和堆肥法相比,焚燒法具有的優點是垃圾處理量大,減容減量效果好,可減容 90%,減量75%左右,可安全處理有毒有害廢棄物,能有效地將垃圾潛在的能量轉化為熱能或電能加以回收利用,事實證明,垃圾焚燒是垃圾末端處理的重要手段。近幾年,主要發達國家從單純的垃圾焚燒處理向綜合治理方向轉變,注重源頭減量和綜合利用,從而有效控制污染、回收資源、減少垃圾處理量。
2. 實行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經濟手段 實行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垃圾管理方式。發達國家對城市居民均實行生活垃圾收費制,不少國家還在商品流通領域實行抵押金制度,強制為“垃圾瘦身”。德國規定產品的銷售者有義務在一次性容器及包裝上加貼“綠色”標簽,并向消費者收取抵押金,從而實現了垃圾大幅度的資源化利用;
3. 采用垃圾分類收集是實現垃圾“三化”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發達國家把實現生活垃圾資源化提高到了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實現垃圾資源化利用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謀求垃圾治理的目標,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完善已非常成功,并積累了許多成熟的經驗。
4. 制定焚燒污染物排放高標準是實現超凈排放的重要保障 制定焚燒污染物排放高標準對環境保護和人類健康提供了可靠保障,為實現超凈排放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環境產生的的負面影響。
5. 制定垃圾處理的法律規章是實現垃圾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手段 發達國家在推進生活垃圾資源化進程中,制定了符合本國國情的相關法律、規章。發達國家制定的有關生活垃圾收集的法令、規章或辦法,為各國地方政府采取經濟手段解決生活垃圾問題提供了法律保障,使生活垃圾收費或稅收有法可依,從而保證了收費政策的實施。
我國垃圾處理行業現狀
隨著我國“垃圾圍城”現象日趨嚴重,尋求科學有效的垃圾處理方式是當前重點工作。根據國外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既是環境保護的需要,又是資源再利用的重要方式,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
1. 我國垃圾類型及特點
我國垃圾成分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焚燒發電、綜合利用、衛生填埋、堆肥、資源化利用等。
特點:
1)、我國生活垃圾含水高,一般為55%~65%,一些南方城市在夏季高達70%,而西方國家一般為30%~35%;
2)、我國生活垃圾中廚余和餐飲等有機廢物比例大,為45%~55%,西方發達國家一般在20%左右;
3)、我國生活垃圾依然以混合收集為主,盡管近年來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但收效甚微。而歐盟國家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率均在60%以上,德國甚至超過70%。針對我國垃圾特點,堅持“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采取綜合處理技術路線,通過生物預處理,實現水分和有機物的減量,改善生活垃圾特性,將對終端焚燒、衛生填埋等產生積極的影響。
2. 我國垃圾處理的基本情況 根據中國生物質能聯盟最新發布的《2016年中國生物質發電企業排名報告》顯示,截止2016年底,我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達到273個,并網裝機容量548.8萬kW,但距離“十三五”規劃目標750萬kW還有一段距離。我國生活垃圾處理水平發展不平衡,在空間地域上存在很大差異。
“十二五”期間,我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量進一步增加,以堆肥處理為主的各類綜合處理設施處于萎縮狀態,衛生填埋場和垃圾焚燒處理數量和處理能力略有增長。《“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建設規劃》目標要求,到2020 年底,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50%以上,其中東部地區達到60%以上。由此可知,未來幾年,我國垃圾焚燒處理比例將迅速增長。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