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產業政策“瘦身”換“強身”
多年來,溫州各級政府出臺多項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企業成本的產業政策,但部分政策因各種原因處在“休眠”狀態,淪為“抽屜政策”。產業政策被束之高閣,無法發揮其應有的效用,這種情況今后有望得到改變。日前,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公布市本級產業政策清理結果的通知》,公布了150個產業政策文件清理結果,上百個政策被修改廢止。“這是溫州有史以來范圍最廣、跨度最長、力度最大的一次產業政策清理。”市政府研究室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什么要對過去的產業政策進行大規模整合清理?依據什么標準進行整合清理?新的政策有哪些亮點?這些問題,備受市民關注。
關注點1:為什么清理?
優化營商環境,杜絕“政出多門”
產業政策是政府“有形之手”的重要體現。和早早將產業政策作為企業發展助動力的一部分企業相比,更多的溫州企業對各級政府出臺的產業政策存在“不會用”“不知曉”“不了解去哪里找”或者怕麻煩“不想用”的情況。
歸根結底,這類情況的出現與以往我市的產業政策“政出多門”、可操作性差、兌現難等問題不無關系。這不僅影響政策的落地率,導致政策空轉,更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我市的營商環境和政府的公信力。而抓好產業政策的梳理、整合和作用發揮,是加快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面,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也是打造高效便捷政務環境的重要抓手。
此次納入清理范圍的共有150個政策文件。如此大規模地對產業政策進行“瘦身”,而后“推陳出新”,還有一個宏觀的背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市府辦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在經濟從高速發展逐步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大環境下,產業政策不僅需要與時俱進聚焦高質量發展,還需要高質量兌現確保實效。在溫州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市委市政府對產業政策進行集中清理,是順應高質量發展導向、優化營商環境的必然要求。
關注點2:如何清理整合?
“五不”產業政策一律予以清理
今年1月18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市本級產業政策清理工作方案》,整理出明確納入市本級產業政策清理共24個單位、150個文件,經研究最終確定保留17個、修改11個,廢止122個,內容包括對平臺、企業、人才和創新活動的獎勵、扶持、補助和管理等。
市政府研究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這次產業政策清理整合過程中,凡是“不順應發展趨勢、不符合產業規律、不適應現實需要、不具備兌現條件、不明確兌現流程”的“五不”產業政策一律予以清理。
“高質量發展”是此次產業政策清理的關鍵詞。此次實施產業政策清理整合,通過梳理歷年出臺的各方面產業政策,取消已經不適應當前需要的條款,根據新形勢的需要,同時增加了較多符合高質量發展導向的政策條款,提升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兌現率。
關注點3:新的政策好在哪里?
獎勵力度大、受惠面廣
在政策清理的基礎上,市委市政府按照“一個大產業一個政策”的要求,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進一步加快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關于培育農業農村新動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若干政策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等4個綜合性產業政策。這4個政策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成為我市產業政策的“四梁八柱”,涵蓋了絕大部分政策內容。換句話說,看這4個政策就夠了。
新出臺的產業政策獎勵力度大、受惠面廣。以《關于加快推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為例,其中第一條中“對企業的R&D投入,按照稅務部門認定的上年度允許加計扣除研發費用的10%,給予不超過300萬元的補貼”,看似簡單的一條政策,含金量卻極高,市縣兩級財政獎補額近6億元。
這次清理整合后出臺的四個產業政策針對工業、服務業、農業和開放型經濟,受惠對象主要是市區的企業。按照文件要求,各縣(市)也將陸續參照市級做法開展政策清理更新工作。
關注點4:新政如何做到“便捷剛性兌現”?
全省首創自主研發產業政策獎勵兌現與查重系統
有些企業可能會關心這么好的政策會不會“落實難”?對于這個問題,這次4個產業政策文件都有附則和執行責任分工表,明確政策享受對象以及每個條款的責任單位,每個責任單位會按照分工編制申報指南對外公開,而且每個申報指南做到申報材料、申報程序最簡化,更方便企業兌現。
此外,針對涉企政策多、不知曉、兌現難、多頭跑等問題,市府辦大數據管理中心在全省首創自主研發了溫州市產業政策獎勵兌現與查重系統——惠企政策“直通車”,逐步實現產業政策獎勵兌現上網申報辦理,實行政策網上公布、符合條件主動推送、企業網上直接申報、部門網上核查辦理。讓好政策不至于成為“抽屜政策”,讓企業、人才不用“大海撈針”,快速了解政策信息,真正發揮政策的效用。
重視、用好產業政策,對于企業發展是一件大好事。據記者了解,溫州一家知名企業,非常重視學習研究政府出臺的各項產業政策,專門成立團隊緊跟政策導向,并結合企業實際申報各項獎補用于企業發展,多的時候一年可申報各項獎補上千萬元。政府制定產業政策“澆灌”實體經濟,地方經濟也因為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而獲益。
類似這樣受惠于產業政策的溫州企業,相信以后會越來越多。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