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 產城融合 文旅共生 春風十里點亮生活之光
春風十里共此時,此心安處是吾家。近日,在“大美旅順,春風與共”印象旅順 美好生活業內人士論壇會上,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發展策劃研究所所長彭劍波,長期從事研究城市發展,新城、園區、地產、文旅等策劃工作,是致力于發展具有“全球廣度、中國深度、清華高度、同衡特色”的“城市發展智庫、土地運營”等方面的專家。彭劍波提出:“渤海地區——北戴河”帶狀度假模式,未來將升級為“渤海灣灣區旅居產業”全新勢能重心板塊,也將成為大連新門戶,灣區新樞紐,國民新海岸等展望,作為北中國旅居新坐標——中鐵·春風十里,其美好生態宜居價值未來前景將不容小覷,引發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今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新一輪振興東北提出“煙大海底隧道”要上升為國家戰略,根據最新消息,煙大海底隧道初步方案將于近期上報國務院,接下來在國務院立項后,有望于“十四五”期間開工建設,該項目落地建設后,將作為連接山東半島和遼寧半島經濟發展紐帶,整條隧道全長123公里,火車設計時速為250公里,運行速度能達到220公里/小時,屆時從煙臺到大連最多只需要40分鐘。
旅順,作為京津冀海上門戶和東北的天然屏障,在環京1小時度假圈之內,承接著北京非首都疏解功能。隨著城區可持續發展進程的擴大,旅順的特色產業、臨港產業、創意產業、軟件產業等產城融合,將不斷推動旅順的活力進程。此外,挖掘東北亞新灣區潛力,旅順也將發展成為大連新門戶,灣區新樞紐,國民新海岸。
彭劍波所長表示:未來旅順也將與山東形成閉環式圍合,形成“渤海地區——北戴河”帶狀度假模式,亦將升級為”渤海灣灣區旅居產業“全新勢能重心板塊。旅順也將成為北京周邊的北戴河、南戴河及大連、膠東半島等“一體兩岸”的旅游休閑地,由端點變成節點,重塑北中國經濟地理核心樞紐,成為國際灣區度假核芯。
一山擔兩海,一港寫春秋;一個旅順口,半部近代史。世界五大軍港之一的旅順軍港,承載著大連的百年人文歷史。這里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山海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交通無縫接駁,人口密度較低。露天的博物館、免費的攝影基地和軍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都是旅順區別于其他旅游城市的三大亮點。而大連作為全國宜居城市TOP4,張弛有度的生活節奏,也令越來越多的度假人士為之向往,亦將成為東三省、京津冀、內蒙古地區度假休閑的醉佳之選。
彭劍波所長認為:新時代旅游度假模式從過去的混雜式旅游向分層化度假發展,不同消費水準對應的度假需求不同,對度假體驗和度假產品也不同,旅游城市的發展要主動擁抱品質度假時代,旅居產品更要做到產城融合釋放文旅產業新動能。基于老虎尾景區和綿長的海岸線等山海背景,中鐵春風十里以它獨特的魅力聳立于北中國旅居新坐標——大美旅順,“神而奇,小而美,靜而爽,閑而雅”是展現給世人的初印象。
中鐵·春風十里打造初衷是將中國家庭式文化,院落式文化,以及鄰里之間的文化,以海上江南風格特色小鎮的方式表現的淋漓盡致,開發建設的臨海新中式院墅產品,形成一個城市人居新IP,用文化點亮海岸、點亮城市,點亮生活。
城旅共生 迎接品質度假新時代
現如今,全國各地的文旅小鎮和旅居養老模式幾乎遍地開花,但大都缺乏優勢產業有效互補。中鐵·春風十里項目以百年軍港之城和特色旅游IP流量作支撐,占據旅順雄厚的產業基礎優勢,旨在用完善的產業配套模式將海上江南風格特色小鎮完美的刻畫于旅順醉美海岸線上,從而推動產城融合,創造更宜居的度假休閑環境,實現旅順產城融合、城旅共生、多元融匯的現代海上江南文旅小鎮。
彭劍波所長指出:旅游的IP流量和旅居的品質為旅創提供充沛土壤。大連年游客量達8000多萬人次,旅順年游客量也遠超870萬人次,可見,未來環渤海灣區度假模式亟待進一步釋放。中鐵·春風十里作為渤海灣度假目的地新選擇,超級人口流量入口必將為旅順特色IP賦能,未來相關部門也要做好對其空間體系的布局、土地資源的配置和公共服務的配套工作,將宜游、宜居、宜創三者有效結合,做到“邊旅居、邊創業”;同時,也要力爭做好與大連的高新技術產業、高端現代服務業和新興產業之間形成同城同創的局面,做到產業一體化、交通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旅游全域化等對接工作。
從產業方面來看,中鐵春風十里項目作為“東北亞度假灣區明珠,北中國品質旅居標桿”的優勢也日益凸顯,今后要不斷處理好“度假灣區、臨灣產區和宜居城區”三者之間的關系,完善以康養為導向的醫療和康體服務體系,積極適應市場需求,實現以旅游促進康養、以康養帶動旅游,加快構建康養、旅游融合發展新格局。
中國中鐵,作為國之砥柱的上市央企。旗下中鐵諾德地產致力于打造首個海上江南風格特色小鎮,將“引領世界,重回東方”作為戰略理念,其依靠過硬的品質,在海內外都擁有較高的市場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中鐵·春風十里項目,開發商精心規劃的77萬平方米四山一海十二島海上江南,享有6平方公里無風靜海邊,將新中式院墅,墅質洋房結合在一起,力求打造一個如詩畫般的寫意境地,塑造傳統文化至上,聚合人文生活、完善資源和鄰里親情的居住環境,為美好生活賦能。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