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市場雙重驅動解決“氣荒”,天然氣大時代的投資機會
天然氣是世界公認的優質高效、清潔綠色的低碳能源,是治理大氣污染、應對氣候變化等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和現實的選擇。因此,國家高度關注天然氣的發展,隨著天然氣市場改革的持續深化,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利好政策,鼓勵天然氣行業穩定發展。
一、政策背景
根據國際能源署報告的預測,天然氣在全球能源中的占比將從目前的21%上升至2040年的24%。中國將在2035年超過歐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能源消費國,消費量達到5470億立方米,與中東一起成為未來25年增量最多的兩個消費群體。未來20年,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市場在全球天然氣需求市場中的比重將會從目前的32%上升至50%。
國務院頒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將提高到10%以上,在2015年的基礎上翻一番。同時,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對能源消費總量和能耗強度實施雙控,要求2020年煤炭消費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降到58%以下,非化石能源與天然氣等低碳能源的聯合占比達到25%。
《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等政策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天然氣發展目標,明確提出把天然氣培育成為我國現代清潔能源體系的主體能源之一,天然氣能源消費結構占比將在十三五期間由不足6%增至10%,并在2030年達到15%。
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最大的驅動力之一就是政策,在一個時期內密集出臺行業發展政策說明該行業進入政策驅動加速期。
2017年以來,中國加快了天然氣行業政策的出臺,由此不難看出,天然氣行業正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二、政策驅動
9月4日,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要加快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落實能源安全戰略,著力破解天然氣產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有效解決天然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確保國內快速增儲上產,供需基本平衡,設施運行安全高效。
《意見》提出,要加強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促進天然氣供需動態平衡。一是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盡快出臺油氣勘查開采體制改革實施細則,全面實行區塊競爭性出讓,鼓勵礦業權市場化轉讓,加快動用已探明未動用儲量,力爭到2020年底前國內天然氣產量達到2000億方以上;二是健全天然氣多元化海外供應體系,加快推進進口國別(地區)、運輸方式、進口通道、合同模式以及參與主體多元化是構建多層次儲備體系,統籌推進地方政府和城鎮燃氣企業儲氣能力建設,實現儲氣設施集約化規模化運營,鼓勵各類投資主體合資合作建設儲氣設施。
《意見》強調,一是建立天然氣發展綜合協調機制。“煤改氣”堅持“以氣定改”、循序漸進,突出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用氣需求的保障。二是建立健全天然氣需求側管理和調峰機制。研究出臺調峰用戶管理辦法,大力發展區域及用戶雙氣源、多氣源供應。三是建立完善天然氣供應保障應急體系。落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民生用氣保供主體責任,做好分級保供預案和用戶調峰方案等。
三、政策理解
《意見》的出臺旨在防治大氣污染、加快我國能源結構調整,促進天然氣產業協調穩定發展,提升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意見》促進資本支出順利釋放,帶動油氣服務作業、工程類相關需求提升。
1、加大建設開發力度。
《意見》提出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至2020年底國內天然氣產量達到2000億方以上。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國內天然氣產量為1474億立方米,則未來3年年均增產175億方,對應年均復合增速將達10.7%,而2018年1-7月累計產量增速5.5%,今年的后5個月要實現產量增速提升5%以上,那么,必然需要在天然氣勘探開發等關鍵性環節加大資本投入。
加快勘探開發。2017年開始國際油價穩步上升,油氣行業逐漸回暖,全國油氣資源勘查開采投資觸底回升,“三桶油”勘探開發板塊資本開支進入修復通道。預計2018年全年,“三桶油”勘探與開發板塊資本開支合計為2861-2961億元,同比增長17.71%-21.82%,增速為2013年以來新高。
加快輸送管道建設。目前,我國基本實現了西氣東輸、北氣南下、海氣登陸的供氣格局。根據《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期間(2016年-2020年),將新建天然氣主干及配套管道4萬公里,2020年總里程達到10.4萬公里,干線輸氣能力超過4000億方/年。
目前,我國正加快建設西氣東輸三線、陜京四線、新疆煤制氣外送管道,新建西氣東輸四線、五線、川氣東送二線等主干管道,到2025年我國天然氣干線管道里程預計達到16.3萬公里,年均增速達9.8%。
2、豐富供給結構
《意見》提出加快推進進口國別(地區)、運輸方式、進口通道、合同模式以及參與主體多元化。要健全天然氣多元化海外供應體系和投建多層次儲備體系。建立以地下儲氣庫和沿海LNG接收站為主、重點地區內陸集約規模化LNG儲罐為輔、管網互聯互通為支撐的多層次儲氣系統。供氣企業到2020年形成不低于其年合同銷售量10%的儲氣能力。
供給現狀。由于國內天然氣供需缺口的不斷增大,我國天然氣的進口依賴度顯著提升,2007年以來,我國天然氣進口依賴度由5.50%迅速提升至2017年39.91%。2018年1-5月進口依賴度達到42.5%。
氣源結構單一。目前我國天然氣主要集中在土庫曼斯坦、澳大利亞和卡塔爾,這三國占我國天然氣進口量的70%以上。管道天然氣80%的進口來自土庫曼斯坦,進口來源較為單一。液化天然氣64%的進口來自澳大利亞和卡塔爾。
儲氣能力不足。截止2017年底,國內地下儲氣庫形成有效工作氣量77億方,占全國表觀消費量的3.2%,遠低于12%-15%的世界平均水平。目前,國內18座LNG接收站儲氣能力40億方,總儲氣能力嚴重不足。2017年,國內進口天然氣946億方,同比增加26.9%;其中進口LNG526億方,同比增加46.3%。截止2018年7月,進口LNG2794萬噸(約合386億方),同比增加47%。
進口LNG的大幅增長必然要求進一步加大對LNG接收站、儲氣庫等基礎設施的建設。LNG接收站成為天然氣多元化供應和多層次儲備的重要環節。
LNG接收站建設是重點。《意見》供氣企業不低于其年合同銷售量10%的儲氣能力。為滿足儲氣能力建設要求的項目原則上要于2018年底之前開工。由于地下儲氣庫對于地理位置要求嚴苛、建設工期長達7-10年,后續新增儲氣設施將主要由LNG儲罐構成。初步測算2018-2020年LNG儲罐將新增罐容300億方,新增LNG儲罐建設市場規模超過1500億元;新增LNG儲罐設備需求超過300億元。
風云君據此判斷,為了滿足國內能源清潔化的需求,后續LNG進口量將持續增加,LNG儲氣設施建設將迎來一輪建設高潮。
3、“煤改氣”驅動
《意見》強調:“煤改氣”堅持“以氣定改”、循序漸進,突出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用氣需求的保障。
從2017年冬天采暖季開始的“煤改氣”帶動了對天然氣的巨大需求,一度造成部分地區出現“氣荒”,天然氣快速增長的供需缺口在中短期內難以改變。《意見》此次強調了循序漸進地推動“煤改氣”,確認在能源結構升級的大背景下“煤改氣”不是曇花一現的脈沖式運動,而是一項中長期的工作。
“煤改氣”成為天然氣需求強勁增長的重要推動力,由此帶來的巨大增量需求必然拉動天然氣行業的相關投資。
管線建設。對于華北六省而言,為了保障“煤改氣”的推進,國家也出臺了相應的保障措施,2017-2021年將共新增干線管道8條,建成投產后可向六省市增加供應能力約為750億方/年(2.14億方/天)。同時加快建設通往各縣(市)的支線管道,打通天然氣供應“最后一公里”,到2021年“2+26”重點城市將累計新建支線管道42條,新增歷程4300公里,新增年輸配能力580億方,縣級行政單位全部實現天然氣管道覆蓋。
接駁業務。從11月中下旬開始,北方地區陸續進入采暖季,目前北方地區正有序推進“煤改氣”相關設施和設備安裝等接駁業務,與天然氣相關的采暖設備進入銷售旺季。據測算,2020年前華北地區的農村煤改氣預計新增用戶量約為2724萬戶,其對應的接駁業務市場空間超過1000億元。
4、加快應急儲氣設施建設。
《意見》強調,建立完善天然氣供應保障應急體系。
為加快應急儲氣設施建設,今年8月發改委發布了《重點地區應計急儲氣設施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專項管理辦法》,并已將總計10億元的應急儲氣設施投資撥款安排下發至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和河南六地,政策與補貼齊頭并進短期將有助于加速重點地區的應急運儲體系建設。
《意見》指出研究對應急儲氣設施的補貼政策;研究對LNG接收站的增值稅返還。若后續補貼政策順利落地,我國各類市場主體有望參與儲氣庫建設,也將帶動天然氣相關設備的需求。
四、行業盈利與投資機會
在統計的65家天然氣產業鏈的企業中,2018年半年報盈利的企業達58家,占統計家數的89.23%;其中,凈利潤保持正增長的有44家,占統計家數的67%;凈利潤增長超過50%的有14家,集中在天然氣生產、運輸和核心設備等企業。不管是盈利的企業數量還是盈利絕對值,2018年半年報都明顯好于2017年半年報。
1、從具體細分行業看
涉及天然氣勘探、開采、工程建設以及油氣勘探設備服務的上市公司19家,半年報中僅有3家企業虧損,2儲存設備企業,1家勘探、開采企業;而凈利潤正增長的有13家企業,占比近7成。
涉及天然氣輸氣管網的建設運營、LNG接收站以及儲存設備的上市公司17家,其中,有15家企業半年報實現盈利,僅2家儲存設備企業虧損;此外,凈利潤正增長的有9家企業,占比為60%。
城市供氣及供熱、采暖設備以及天然氣綜合利用的上市公司29家,其中,有27就企業半年報實現盈利,虧損的企業僅2家;此外,凈利潤保持增長的企業有19家,占比僅7成。
所統計的65家企業中,大部分企業盈利情況較好,產業鏈企業的經營情況明顯改善,凈利潤保持增長的企業較多。
2、從業績彈性看
天然氣的勘探、開采、工程建設主要集中在大型油企,盈利能力受益于油價的上漲,但整體的業績彈性變動不大。相對大型油氣企業而言,中小型油氣勘探設備與服務企業將受益于國家加大對天然氣勘探和開采的力度,業績彈性變動更大。
城市供氣供熱企業由于具備天然的區域壟斷特征,業績確定性非常高,而所統計的上市企業中均已完成所覆蓋地區的管網建設、終端入戶,進入投資回收期,盈利情況相對較好,但是,業績彈性波動小。
據綜上分析,風云君判斷為保證天然氣產量供應的穩定,上游資源企業和非常規天然氣企業將獲政策支持,受益公司包括油氣上游公司以及煤層氣開發企業,相關設備和服務類企業業績有望放量。LNG接收站成為保證天然氣多元化供應和儲氣設施的重要一環,LNG進口量有望快速增長,LNG儲氣設施建設將會迎來高峰。此外,采暖季的到來必然帶動對相關采暖設備的需求。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