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開展地下空間專項規劃 優化利用城市空間資源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多層次的立體開發格局逐漸成為未來城市規劃建設的趨勢。目前,蘇州正在開展地下空間的專項規劃,打造一個依托軌道站點開發、形態完整、功能完善的“地下城”。
專項規劃
此次地下空間專項規劃的目標主要是積極引導城市地上地下空間一體化、綜合化、可持續開發。近期目標是到2020年,形成以軌道沿線各站點為建設重點,形成地下交通設施為基礎,地下市政、公共服務設施為補充的地下空間主骨架。遠期目標是到2035年,建設高水平的城市地下支撐體系,結合地上地下空間一體化開發,構建形態完整、功能完善的地下空間三維體系。根據總體規劃,蘇州將以老城為中心,十字方向拓展,依托軌道站點開發地下空間“一軸、兩帶、三中心、多節點”的地下空間結構。方案目前正在完善和征求意見中。
“一軸”指南北方向軸,是串聯北部相城漕湖開發區至南部吳江盛澤地區的南北方向上的重要節點的地下空間發展軸;“兩帶”是指北側科技城—國際物流園、太湖度假區—獨墅湖月亮灣;三中心包括湖西CBD地區、太湖新城地區和高鐵新城地區;多節點是指地下空間重點地區節點。
走出軌交1號線星海廣場站的閘口,不用出站就進入了一個大型的生活廣場。在這里,人們可以“一站式”解決衣食住行等各類生活需求。作為大型地下綜合體,星海廣場體現了依托軌道交通充分挖掘地下空間資源的開發策略。而像這樣的規劃理念,也將成為今后蘇州地下空間建設的一個發展方向。
除了地下綜合體,停車場、地下交通體系、綜合管廊,都是目前地下空間開發的主要形式。在吳中太湖新城,國內首個綠色三星級標準的地下空間已經進入裝修施工階段,建成后將成為蘇州體量最大、結構最復雜的地下空間。除了商業開發,它在規劃之初就預留了充足的綜合管廊通道。
作為全國首批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蘇州目前已在桑田島、城北路、澄陽路、太湖新城建成了五個綜合管廊項目。到2020年,將建成綜合管廊110公里。
此次地下空間專項規劃,蘇州將以老城為中心,十字方向拓展,依托軌道站點開發“一軸、兩帶、三中心、多節點”的地下空間結構。目標到2020年,形成以軌道沿線各站點為建設重點,地下交通設施為基礎,地下市政、公共服務設施為補充的地下空間主骨架。
主要進行4種開發利用
蘇州地下空間發展起步較晚,最初只有作為人防設施的地下空間開發,1995年后陸續開始 有非人防設施的地下空間開發,主要集中在老城區,后來逐漸向工業園區、高新區等地區拓展。
記者了解到,目前蘇州對地下空間的開發,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停車場,多為獨立開發,功能較為單一。一般大型的商業體、寫字樓、酒店、公共文化體育設施以及商品房等都建了地下停車場,滿足自身或者顧客的停車需求,也有像觀前小公園的地下停車場,可以對外營業。
第二種是結合軌道交通1-4號線的規劃而建設的規模大、功能全、水平高的地下空間。比如說,工業園區星海生活廣場,作為蘇州第一個集餐飲、商業、社會停車場及市政配套服務設施為一體的大型地下綜合體,展示了蘇州依托軌道交通充分挖掘地下空間資源的開發策略。
第三種是利用地下交通系統,在交通量集中地區實現人車分流,以地下輸送的高效率來形成對地面交通的支持,減輕地面道路的交通壓力。如北環快速路蘇州火車站段的地下化,就有效地解決了火車站地區交通與蘇州古城保護的問題。正在施工的星湖街隧道,即將開工的東匯公園南下穿護城河隧道工程、盤胥路下穿新市路節點工程等,都是通過隧道或者下穿方式來減輕地面交通的壓力。
第四種是地下綜合管廊。自2015年4月起,蘇州成為全國首批10個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之一。截至目前,被納入試點建設范圍的桑田島、城北路、澄陽路、太湖新城啟動區和太湖新城二期(試點部分)綜合管廊五個項目已全部完成管廊建設,廊體建設總里程約36公里,各種管線也已進入入廊運營階段,已有給水、燃氣、污水、電力、通信、廣電、熱力等約140多公里管線在綜合管廊內“安家落戶”。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