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印發 重塑城鄉關系促進農村全面進步
政策解讀 2018-10-16 10:28:09 互聯網
2018年2月5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的初稿已基本形成,在按照程序進行報批。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規劃》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從城鄉融合發展和優化鄉村內部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兩個方面,明確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鄉村的新定位,提出了重塑城鄉關系、促進農村全面進步的新路徑和新要求。
一是統籌城鄉發展空間,加快形成城鄉融合發展的空間格局。
二是優化鄉村發展布局,堅持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延續人與自然有機融合的鄉村空間關系。
三是完善城鄉融合發展政策體系,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四是把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作為優先任務,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相互促進。
一直以來,“三農”問題始終困擾著中國的現代化發展。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盡管中國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城鄉之間的差距卻越來越大,二元結構鴻溝難以撫平。一方面,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迅速,一騎絕塵;另一方面,鄉村發展整體水平不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和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較大,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
這也表明,不能再孤立地討論城市或農村,也不能簡單地從城市本位討論對鄉村的統籌。城市和鄉村,應該是共生共榮的兩個板塊。鄉村要振興,必須要有新的戰略格局與治理方略。
城鄉融合發展,首先強調的是城鄉之間的平等,有平等地位,才有可能實現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讓城市的資金、知識、技術、信息、人才和管理等要素進入農村,讓農村的土地、勞動力等資源要素注入城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
又如,加快鄉村治理步伐,協調推進土地利用、投資融資、教育科技、醫療衛生、就業創業、城鄉養老、金融保險、住房保障等制度改革,構建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網絡。
當下,隨著城鄉越來越頻密的互動,諸如城鄉人口對流、資本下鄉等,已經到了從根本上解決城市鄉村“兩張皮”的時候。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既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也是過程。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