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的標準將出臺,海關界將迎來統一標準
“今年底,跨境電商的標準將出臺,屆時全世界的海關界將迎來統一標準。”世界海關組織跨境電商工作組聯合主席孫向陽在11月6日的首屆全球進口領袖峰會上透露。
孫向陽介紹道:“世界海關組織成立跨境電商工作組的目的,就是要為跨境電商做一個標準,也就是海關將來怎么監管。2017年中國海關接任跨境電商工作組主席,為推進這一標準的出臺做了很多努力。”
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跨境電商市場規模迅速增長,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滲透率已經從2014年的1.6%迅速增加到2017年的10.2%。
中國貿促會會長高燕在峰會上說,現在跨境電商的收貨時間已經從5年前的9天,縮短到4天,琳瑯滿目的各國特色產品,最快72小時就能到達中國百姓的餐桌。未來15年中國將進口30萬億美元的商品和10萬億美元的服務,這給世界各國帶來的巨大商機是不可言喻的。
但跨境電商具有碎片化、小額化、高頻次的特征,給海關傳統監管模式提出了新課題。
孫向陽認為,跨境電商最主要的一個形式就是直接,跨境零售直接到消費者,這對海關監管提出了新要求。他說:“過去,海關對貿易的管理就是供應鏈中間這一段,進口商到出口商,或者出口商到進口商,主要的地點是在口岸。零售這個模式一出現后,整個供應鏈就完全變了,供應商直接對消費者,海關傳統的管理模式就不太適用了。”
“跨境電商正處于賣家驅動向品牌驅動轉換的過渡階段,市場也將更加規范。目前面向跨境電子商務的貿易規則還在摸索建立之中,調整甚至反復很難避免,國與國之間的協同肯定存在挑戰,但市場趨勢是不可逆的。”億邦動力網董事長、著名電子商務專家鄭敏在接受 《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一位熟悉通關政策的研究人員告訴本報記者,各國產品標準不同,通關貿易和稅務也不同,跨境電商的國際化屬性要求一個系統化、協調一致的處理方法。
記者了解到,《世界海關組織跨境電商標準框架》已發布,共15項標準,包括:建立電子數據預處理的法律框架、使用國際標準進行電子數據預處理、便利化的風險管理以及控制、使用非侵入式查驗技術和數字分析法、簡化的清關手續、拓展AEO理念至跨境電商領域、稅款征收模式、最低起征點、組織欺詐和非法交易等。
“這15條標準是由《盧克索宣言》的8項原則轉化的,原則不能執行,所以我們轉化成了可操作的15條標準。”孫向陽說,“下一步,整個標準將于今年底出臺,全世界海關界有了統一的標準參照,為監管跨境電商提供了很好的法律基礎,各國的手續趨同更加協調,對跨境電商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