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就修訂《期貨公司分類監管規定》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據介紹,證監會為落實依法全面從嚴監管要求,適應期貨市場發展變化,引導期貨公司專注主業、合規經營、穩健發展、做優做強,提升期貨業服務能力和競爭力,近期在征求行業意見基礎上修訂了現行規定,主要內容包含優化加分指標、優化扣分指標和優化評價程序等三方面內容。
主要內容如下:
一是優化加分指標,包括新設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指標大類、合并存在重復評價的指標、將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開展情況納入評價、微調部分指標的評價標準、適當增加評審委員會授權等內容。
二是優化扣分指標,包括重組風險管理能力指標、調整特定情形扣分項目、細化措施和處罰扣分項目、擴充適用降級處理的嚴重違規情形等內容。
三是優化評價程序,包括適當增加自評內容、合理安排初審分工、明確監管協作要求等內容。
2009年8月,證監會發布《期貨公司分類監管規定(試行)》,后于2011年4月修訂并沿用至今,已累計開展了10次期貨公司分類評價。
分類評價明確納入三項指標
為適應期貨市場變化,此次《規定》修訂稿結合期貨公司近年來業務開展情況,明確納入三項指標:一是“保險+期貨”業務規模,二是機構客戶日均持倉,三是資產管理業務投向期貨市場情況。
方正中期期貨首席風險管理官田冰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1年修訂的《規定》只包含傳統的經紀業務板塊指標,通過此次修訂,把目前通過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來實現的“保險+期貨”板塊也全面納入了期貨公司分類考核指標體系。至此,“保險+期貨”與傳統經紀業務、資管業務形成并駕齊驅之勢。
"保險+期貨’業務的開展需要與實體企業相結合,此次新引入‘保險+期貨’業務規模指標顯然是圍繞期貨公司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而設立的,能夠更加合理的引導期貨公司積極了解企業的具體需求,設計出合理方案滿足企業風險管理的需要。同時,原培育和發展機構投資者指標,直接簡化為機構客戶日均持倉提高了機構客戶持倉的重要性,使期貨公司更加愿意引導企業以風險管理為目標參與期貨投資,提高持倉量,優化交易持倉比。”國投安信期貨總經理戈峰表示,這兩項指標的納入會引導期貨公司更加貼近實體企業,服務實體經濟。
五礦經易期貨副總經理朱家秋對記者表示,現階段,“保險+期貨”業務規模納入評價指標能夠引導期貨公司合理的運用期貨衍生品工具更好的服務“三農”,未來能夠為更多產業鏈企業“造血”。
首創期貨總經理黃曉對記者表示,將資產管理業務投向期貨市場情況納入評價,一方面將鼓勵期貨公司做大資管業務規模、加大投資比重,另一方面也將引導行業間的分化。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