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鐵路局:發(fā)布鐵路工程施工質量系列驗收標準,新驗收標準共17項
2018年11月12日國家鐵路局發(fā)布鐵路工程施工質量系列驗收標準,進一步完善了以高鐵為代表的各類型鐵路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等驗收標準體系,為保障鐵路工程建設質量和鐵路運輸安全提供重要依據(jù)。
新驗收標準共17項,涵蓋了路基、橋梁、隧道、軌道、混凝土、通信、信號、電力、電力牽引供電等鐵路主要工程施工質量驗收內容,首次明確提出城際鐵路和重載鐵路的驗收要求。新標準將于2019年2月1日正式實施。
新標準是在2003年發(fā)布實施的時速160公里客貨共線鐵路工程系列驗收標準,以及2010年發(fā)布實施的高速鐵路工程系列驗收標準的基礎上修訂而成。驗收標準從驗收單元劃分、驗收程序和組織、驗收內容和要求等方面進行了全面修改完善,劃出了工程建設的“質量紅線”,將作為強制性標準全面執(zhí)行。
國家鐵路局新聞發(fā)言人 嚴賀祥:從原材料進口開始,加強材料控制,增加了第三方的檢測,增加了檢測的內容,避免不合格材料進入鐵路現(xiàn)場。
他指出,標準既是建設各方質量控制工作中對標檢查的鏡子,也是政府質量監(jiān)督執(zhí)法工作的依據(jù)和準繩,對于推動鐵路工程質量全面提升,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標準明確了原材料進場驗收標準,按工程部位、施工階段和工藝流程,全面做實關鍵工序質量把控,并針對看不見的“隱蔽工程”,首次規(guī)定引入視頻監(jiān)測手段留存影像資料,實現(xiàn)全過程、可追溯的質量控制。
在高鐵標準方面,驗收標準為中國高鐵舒適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保障。高鐵舒適性主要取決于動車組性能、線路平縱斷面、下部基礎提供的穩(wěn)定支撐,以及軌道提供的高平順性等因素。路基、橋涵、隧道等驗收標準對下部基礎設施完工后的沉降均有明確規(guī)定,軌道驗收標準中對軌距、軌向、高低、水平、扭曲等軌道幾何形位做了嚴格的要求。
截至2017年底,我國鐵路營業(yè)總里程達到12.7萬公里,高鐵里程達到2.5萬公里,“四縱四橫”高鐵網已經形成,高速鐵路、重載鐵路、高原鐵路等建造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yè)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