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網信辦:針對自媒體亂象整頓,諸多整改意見及措施相繼出臺
繼國家網信辦在針對自媒體亂象整頓封禁9800個微信公眾賬號、對騰訊微信及新浪微博進行約談之后,在最近一周時間內,諸多整改意見及措施相繼出臺。
國家網信辦在11月14日又集體約談百度、騰訊、新浪、今日頭條、搜狐、網易、UC頭條、一點資訊、鳳凰、知乎等10家客戶端自媒體平臺;緊接著在11月15日,國家網信辦發布《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互聯網信息服務安全評估規定》(以下簡稱“《安全評估規定》”);11月16日,騰訊官方發布聲明,對個人和企業主體的注冊公眾號數量上限進行了調整。
新媒體聯盟創始人袁國寶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此次整頓規模及影響較為顯著,“算是自媒體火爆以來,或者說從開始到現在真正意義上最大的一次整合”。據其猜測,政府部門借此機會,或在之后出現一個徹底的規范化的管理體系。
一位關注內容的騰訊工作人員對本報記者表示,未來肯定會有執行細則出來,類似于手機實名制一樣,規則能夠在平臺得到落實。這位人士認為:“如果不是別有用心,想要利用網絡制造謠言、危機、恐慌者,那么對于此次整頓活動也不用過分擔心。”
強化平臺責任
在不同分析人士看來,《安全評估規定》更為強調平臺的責任。《安全評估規定》第三條明確提出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依照本規定自行開展安全評估,并對評估結果負責。
“再去開小號或者跨平臺‘轉世’絕對不行了。”袁國寶認為此次整改重點在于將責任主體確定為平臺方。“網信辦這次已經有特別明確的規定,且責任主體就是平臺方,所以平臺方一定不會把這個風險壓到自己頭上。”
11月16日,國家網信辦官網上發表《國家網信辦約談客戶端自媒體平臺,主體責任不容缺失》一文,文章中提到:“針對一些漏網和逃避監管的自媒體賬號主體,或公布‘小號’,或跨平臺注冊‘轉世’賬號的這種現象,要求各平臺進一步完善‘黑名單’制度,平臺間要協同行動,絕不允許被處置的問題賬號用小號‘重生’、跨平臺‘轉世’。”
據悉,“轉世”之說源于9800多個自媒體賬號被封后,有部分被封或未被封賬號通過各種渠道引導用戶向新賬號“轉移”,但其中一些“轉移”號也隨即被封,一時間使“轉世小號”被熱議。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寫過多篇10萬次以上閱讀量稿件的自媒體人韓斐(化名)的賬號最近受到封禁,而其重啟的小號也被封了。
本報記者注意到,在強調平臺自行履行責任之余,監管部門對平臺的監管也將加強。
《安全評估規定》第十二條提到,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應當建立監測管理制度,加強網絡安全風險管理,督促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依法履行網絡安全義務。發現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未按本規定開展安全評估的,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其按本規定開展安全評估。
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指出,自媒體亂象的滋生,平臺企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平臺企業是自媒體運營的服務提供者,也應是自媒體行業秩序的維護者,必須履行好責任義務,依法運營,嚴格管理,絕不能放松放寬管理,任由其野蠻生長。
個人號或趨熱
2018年11月16日,微信公眾平臺發布“公眾號注冊數量調整”的公告,對個人和企業主體的注冊公眾號數量上限進行了調整:同一個郵箱只能申請1個公眾號;同一個手機號碼可注冊和認證5個公眾號;同一身份證注冊個人類型公眾號數量上限為1個;同一企業、個體工商戶、其他組織資料注冊公眾號數量上限為2個;同一政府、媒體類型可注冊和認證50個公眾號等對注冊賬號數量的限制條款,格外引起人們關注。
據悉,一年之內,騰訊將組織類主體可注冊賬號進行了較大數量收窄。“微信團隊”在2018年2月10日公告表示,將個人注冊公眾號數量上限由5個減少至2個,而組織類主體注冊公眾號數量上限由50個調整為5個,而本次進一步降為2個。
騰訊官方回應媒體解釋,該調整僅針對新注冊的公眾號,此前已注冊了超過該數量限制的不受影響。此外,注銷和遷移的賬號可以將注冊數量額度釋放出來,但被封的賬號則不行,因為被封本來就是屬于主體違規的情況。
對于此番調整的影響,公眾號“扯氮集”創始人魏武揮認為,由于封禁會占用注冊名額,部分賬號可能會選擇用“自殺式”注銷抵擋風險,即賬號注冊運營主體選擇自己注銷賬號。
袁國寶告訴記者,有一家公司原來有50多個號,現在已經并到六七個。這些自媒體利用粉絲遷移功能,把所有沒用的號合成一個主號。
袁國寶表示,下一步自媒體人注冊新的公司,使用新的主體注冊賬號,或者啟動個人號將成為可能,對于后者,“這類更難以監管”。
新規強調適用范圍
2017年10月30日,國家網信辦發布《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新技術新應用安全評估管理規定》,《中國經營報》記者對比今年的《安全評估規定》可見,此次安全評估規定將“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放在標題前置,更為細化與具備針對性。據《安全評估規定》介紹,其適用范圍不僅包括大眾比較熟悉的微博、公眾號等提供信息服務功能的平臺,也包括開辦提供公眾輿論表達渠道或者具有發動社會公眾從事特定活動能力的其他互聯網信息服務。
袁國寶表示,部分頭部的大號具有上百萬名粉絲,辦線下活動時能去上萬人。
韓斐總結近期所封禁的9800個賬號的性質認為,監管部門目前的整頓重點在于涉嫌違規、違法的頭部大號。在此背景下,自媒體人開始轉去做一些相對“安全”的領域,如美食類、母嬰類等垂直領域或會成為新趨勢。“現在大家不敢發任何越線的東西,包括之前發過的可能越線的文章,大家現在都在瘋狂進行刪除。”韓斐提及,“大家做一個號不容易,現在從頭再來,成本太大,所以大家都會越來越謹慎。”
“現在這次整頓以后,至少大家心里面會有一根紅線,就不會去或者不敢去做這些東西了,這個可能是更核心的變化。”袁國寶稱自媒體公司的高層將對內容加強把關較為現實。
業內盼細則出臺
上述騰訊工作人員對本報記者說,騰訊平臺目前配合上級主管部門進行監管,平臺方目前也在研讀該安全評估規定。從個人角度,他認為該規定為平臺之后進行執行提供了一個前提條款,但是執行力度和空間還需要再去學習。他猜測,未來或有執行細則出臺,細則會考量在各個平臺的實施可行度。
“政策規則越清楚越好。”該工作人員評價表示。
韓斐認為,主管部門可能希望讓自媒體人及平臺自查自糾,但是一旦有了明確的規則,大家就可以依此規則,避免違法違規。韓斐告訴記者,現已暫停業務,正觀望自媒體整頓進展。
“現在雖然管理很嚴,但確實在這個邊界上還沒有很清晰的界定。”袁國寶亦提及邊界困惑。他表示:“因為行業規范管理只有明確的界限或者是邊界,才有可能走正規化路線。”
袁國寶猜測,不排除將來自媒體人需要具有從事新聞業務的資質的可能性。網信辦或借鑒對傳統媒體的管理辦法去管理自媒體,但是程度或許會與傳統媒體有所不同,“因為畢竟是一個基于互聯網的新事物”。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