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新增了196個行業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分類規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九大領域,分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數字創意產業、相關服務業。
與“2012版本”進行比較,“2018版本”新增了196個行業,比如網絡設備制造、人工智能軟件開發、現代金融服務等。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這份名單中所涉及的九大領域的行業,可以為上交所計劃推出的科創板提供參考。”一位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
業界分析認為,科創板旨在補齊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雖然目前框架和相關細則尚未出臺,但預計目標企業將主要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等戰略性新興行業。
上海市浦東科技金融服務聯合會理事長、上海市浦東新區創業投資協會理事長陸銘認為,科創板應重點針對技術上處于市場頂尖,但市場規模、成熟度還處于起步階段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與主板、創業板和新三板形成錯位發展。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認為,從定位上看,科創板及注冊制試點,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有著先行先試的功能,同時也是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
他進一步表示,與創業板、新三板比較而言,新三板現在的企業總體體量偏小,創業板大部分是運營已久、已有穩定收益的企業,而科創板主要是為創新型科技企業服務,特別是為初創或者規模很大、但是沒有達到盈利等硬性指標的企業,提供一個上市渠道。
恒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設立科創板,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融資等服務,對于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科創板的改革思路延續了“漸進、增量、試點”的成功經驗,從長遠看,將對中國宏觀經濟、資本市場以及企業發展產生一系列重要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自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提出將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以來,各地紛紛摸底有望登陸科創板的企業。
日前,上海市經信委發布通知,公開征集推薦科創板企業名單;浙江省創投協會相關工作人員透露,協會已收到了100多家推薦企業名單,接下去,協會會將名單送往相關科技部門和金融管理部門,希望相關部門為浙江爭取多上幾家科創板,也為這些企業爭取些政策支持;湖北省下發《關于組織推薦“科創板”后備企業的通知》,擬遴選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規范性強、具有一定產業規模”的科創板后備企業進行集中培育。
安徽省對登陸科創板的企業則是給予真金白銀的支持:對在科創板等境內外證券交易所首發上市的民營企業,省級財政分階段給予獎勵200萬元。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