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明確從2019年起,推行競爭方式配置風電項目
今年5月份,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2018年度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并隨文下發《風電項目競爭配置指導方案(試行)》(下簡稱:辦法),明確從2019年起,推行競爭方式配置風電項目。
當時,有分析人士稱,風電開啟競價新時期,意在加速降低補貼,提高風電運行效率和競爭力,加速行業優勝劣汰。風電行業集中度一直在攀升,以風機為例,2017年行業前五集中度為89.5%、前十集中度為67.1%,分別較2016年提高7個和5.3個百分點。競價時代將會加速集中度提升,龍頭企業市占率進一步提高。
而近日,廣東省推出了《廣東省海上風電項目競爭配置辦法(試行)》、《廣東省陸上風電項目競爭配置辦法(試行)》,被稱作全國范圍內公布的第一份風電項目競爭配置實施細則。
首份風電競價辦法出臺
在文件中,明確了以企業能力、設備先進性、技術方案、已開展前期工作、接入消納條件、申報電價六大要素為標準進行競價。《辦法》自2019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試行期三年。
有券商分析稱,《辦法》實行多因素加權評分,旨在提高補貼資金使用效率。《辦法》配置范圍包括納入省陸上風電發展規劃,并完成一年以上測風的集中式陸上風電項目、納入《廣東省海上風電發展規劃(2017年-2030年)(修編)》但未在2018年5月18日前確定投資主體的海上風電項目,以及從2019年起新增核準的海上風電項目。《辦法》規定,文件明確以企業能力、設備先進性、技術方案、已開展前期工作、接入消納條件、申報電價六大要素為標準進行競價,海上風電考核權重分別為30%、8%、6%、10%、6%、≥40%;陸上風電考核權重分別為20%、8%、7%、18%、7%、≥40%。《辦法》旨在通過競爭性配置,提高國家補貼資金使用效益,推動風電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申報電價評分權重超四成,省內風電降價空間約為2分/千瓦時。《辦法》中申報電價指標權重在40%以上,根據申報電價不同共設有三級加分區間:上網電價降低1分/千瓦時及以內的,每降低0.05分/千瓦時得1分;上網電價降低1分/千瓦時以上至2分/千瓦時,超出1分/千瓦時的部分,每降低0.1分/千瓦時得1分;上網電價降低2分/千瓦時以上,超出2分/千瓦時的部分,每降低2分/千瓦時得1分。申報電價邊際得分逐級遞減,遏制了競爭企業為爭取市場開展惡性價格競爭的潛在風險,為企業保留了盈利空間。考慮到上網電價降幅高于2分/千瓦時后邊際得分驟降20倍,預計廣東省風電上網電價下降空間即約為2分/千瓦時。
《辦法》對海上風電企業要求更高,利好龍頭擴張市場份額。相比陸上風電而言,海上風電開發難度大、風險高、投入大、要求高,競爭配置辦法評分細則對于企業凈資產規模、資產負債率,已核準/建成裝機容量、技術能力和風電機組單機容量指標對海上風電企業提出了更高的標準。相對較高的競爭壁壘有利于資金技術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保障并擴張其市場份額。
《辦法》或成競價制度范例,風電競價上網模式加速落地。2018年國家能源局印發的《關于2018年度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明確要求從2019年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增核準的集中式陸上風電項目和海上風電項目應全部通過競爭方式配置和確定上網電價。廣東省能源局正式印發的《辦法》為全國首份風電競價細則標準,對其他省份競價方案的落地起到了一定的借鑒和引導作用,風電競價上網模式有望加速落地。
到2022年力爭不依賴補貼
從最開始的歐洲風電技術輸出,并通過贈款以及貸款的方式尋求發展,到中國風電從技術吸收、消化,進而自主研發,本土化勢力崛起,行業進行規模化發展。現如今,中國風電技術全球領先,已經具備多元化輸出的能力。
風電行業的進步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國內裝備制造業的升級貢獻力量。風電設備在滿足國內市場的同時出口到33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前十五名整機企業中有七家是中國企業。2017年全球前十風機制造商中有三家為中國企業,分別是金風科技、遠景能源集團、明陽智慧能源集團,市場占比分別為10.5%、6.0%和4.7%。
在風電發電量方面,2018年相比去年同期也顯著增加。據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8月份風力發電量產量為182.7萬噸,同比增長24.3%。2017年1月份-8月份產量達1715.7萬噸,累計增長20.5%。2018年8月份風力發電量產量為187.6萬噸,同比增長0.6%。2018年1-8月份中國風力發電量產量達2128.7萬噸,同比增長20.5%。
擺在風電行業面前的問題,一方面是產業規模的擴大,另一方面則是行業補貼的退坡。
從2006年至今,全國用于可再生能源能源補貼資金總計超過了3200億元,其中風電享受到補貼的資金超過了一半。去年總體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的需求約為1250億元(不含稅),其中風電的占比為45%。
要在未來3至5年內基本實現風電不依賴補貼發展。基本思路是,分類型、分領域、分區域逐步退出補貼,在2020年至2022年基本上實現不依賴補貼發展。
有行業專家稱,風電行業若想繼續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去補貼。今天風電行業還是一個小市場,去補貼風電才能做大。風電要成為主流,才能解決碳排放問題,才能應對氣候危機這么迫切的需求。
風電行業想要打開局面,必須完全依靠市場機制,發揮價格競爭優勢,讓投資主體在這個過程中更具理性。預計未來的20年內,風電將成為中國重要的能源供給方式。而在這一過程中,風能將要回歸市場屬性,則需通過積極的市場競爭不斷進步。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