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實施細則發布,推動汽車智能網聯技術發展和產業應用
近日,廣東、武漢等地紛紛發布各地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實施細則,為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鋪平道路。
為推動汽車智能網聯技術發展和產業應用,廣東省工信廳、公安廳、交通運輸廳本月初發布了《廣東省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實施細則(試行)》,該文件明確了測試主體、測試駕駛人及測試車輛、封閉道路、場地和測試道路、測試申請及審核等方面的細則。
11月27日,武漢市發布《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武漢細則對開放測試路段、核發臨時號牌做出了規定,在制度上解決“測試”這一自動駕駛企業核心需求點。
襄陽市日前發布《襄陽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定(試行)》,對襄陽市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機構、測試申請流程、參與測試的車輛及駕駛人條件、測試風險安全管理等進行了細化規定。
了解到,目前,襄陽市的封閉測試場地已經確定,東風試車場四期智能試車場項目正在建設中。該項目征地1629畝,總投資24億元,建成后將具備“無人駕駛”關鍵場景試驗檢測能力。
去年底北京率先推出中國首個自動駕駛汽車路測法規后,上海、福州、重慶、長沙、長春、杭州、廣州等市相繼出臺自動駕駛路測法規。根據記者的不完全統計,已有10多個省市出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相關細則。
投研與戰略管理領域資深人士孫恒政介紹說,道路測試是新車型獲得生產和運行資質的必需環節,尤其對于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而言,道路測試是自動駕駛車輛積累測試數據、不斷提升自動駕駛能力的有效手段。
上海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吳仲鋼在接受上證報采訪時表示,對于自動駕駛汽車上路的身份認定、事故責任方、故障處置等基本問題,法律法規應該做出明確具體的規定。目前自動駕駛車輛測試只在小范圍、成熟路段開展,全面推廣應用還需時間。
孫恒政認為,我國高度重視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將其作為解決交通安全、道路擁堵、能源消耗、環境污染等問題的重要手段,帶動汽車產業技術變革和加速升級。
“無人駕駛必然會是一個進化過程,過程中會有突變性的飛躍。我國正在從戰略、技術路徑和體系建設三個層面出臺政策,引領行業發展,車聯網產業蓄勢待發,有望帶動整個汽車產業的發展。”孫恒政表示。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