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實行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的通知(征求意見稿)》
日前,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實行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根據《征求意見稿》,自2019年1月1日起正式進行配額考核,2019年度配額指標將于2019年第一季度另行發布。
這是繼經歷了今年3月、9月兩輪征求意見后,再度發布《征求意見稿》,預示著可再生能源配額制落地在即。那么,此次《征求意見稿》較之前會出現了哪些新的變化?如何推進其進一步落地?
首提激勵性指標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23日,國家能源局印發《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及考核辦法(征求意見稿)》;9月13日,國家發改委印發《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及考核辦法》第二次征求意見稿。
此次《征求意見稿》在涉及到調整層級、簡化內容、完善方式、銜接機制等方面作出諸多調整。如,在配額義務核算方面,此次《征求意見稿》提出除了“以實際消納可再生能源電量為主要方式完成配額”外,還可以“向超額完成年度配額的市場主體購買其超額消納的可再生能源電量實現,雙方自主確定轉讓價格”,并且可以“自愿認購可再生能源電力綠色證書,綠證對應的可再生能源電量等量記為配額完成量”。
業內人士表示,與前兩次征求意見稿相比,此次《征求意見稿》圍繞建立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長效機制,政策框架逐步簡化、清晰,政策細節逐步明確。“這可以避免了政策交叉重疊,降低了實施難度。”
作為此次最大亮點之一,首提激勵性指標。此次《征求意見稿》提出“對各省級行政區域規定的應達到的最低可再生能源比重指標為約束性指標,按超過約束性指標10%確定激勵性指標”。
“《征求意見稿》明確了超額完成約束性指標將予以鼓勵。”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認為,這是此次《征求意見稿》一大亮點,一些指標完成較好的省份可能期望國家層級在大型可再生能源項目規劃和布局上給予傾斜。
破除兩大瓶頸
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面臨兩大瓶頸:消納不足、補貼缺口擴大。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易躍春表示,配額制是可再生能源行業一項重大、復雜、涉及面廣的政策,將會從消納、補貼等方面推動可再生能源行業健康發展。
易躍春說:“配額制通過分省制定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指標,并考核市場主體配額義務完成情況,可顯著提高地方政府和市場主體發展、消費可再生能源的積極性。”
“配額制的核心目標是要解決消納的問題。”在山東航禹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文磊看來,量化清晰的配額制實行,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各類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情況,有利于緩解新能源電力消納的難題。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光伏發電量118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8.6%。全國棄光電量73億千瓦時,棄光率為6%;棄風電量419億千瓦時,棄風率超過10%的地區是甘肅、新疆、吉林、內蒙古和黑龍江。
“對電力消費設定可再生能源配額,從需求側解決清潔電力的消納問題。”陽光電源副總裁程程認為,承擔配額義務的市場主體主要是電網公司、售電企業和電力用戶,通過政策強制要求幾類市場主體消費清潔電力比例,有利于激發清潔電力的需求側市場。
“配額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家的可再生能源補貼壓力和新能源電力企業的現金流壓力。”丁文磊表示,通過倡導市場化的交易行為,彌補補貼的缺口,降低對補貼依賴。“隨著降低對補貼依賴,行業將會形成更加良性的競爭氛圍。”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累計達到1127億元,其中,光伏發電補貼缺口約455億元。
程程還表示,配額制政策有利于刺激市場的需求,對于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件好事,從經營、管理等各個方面樹立企業的信心。同時,配額制一定程度上明確了行業的發展方向,企業可以根據國家政策、市場行情,更為合理地制定業務布局,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
如何落地實施
業內人士表示,配額制對可再生能源發展有利,但配額制的義務主體覆蓋在需求側,涉及發電、輸電、配電、用電等所有環節,關系到的利益主體非常廣泛。那么,未來如何積極妥善地推進配額制落地?
在PGO光伏綠色生態合作組織秘書長周元看來,關鍵問題主要是需要明確負責任的主體以及目標任務要求。“配額制實行是一個由先強制再到自覺的過程,但需要有專門部門、專門人員去監督。”程程也認為:“應明確可再生能源電力各方參與者的責任與義務,為政策落實提供可能性。”
“配額制執行,會面對諸多考核壓力,比如說,考核各級地方政府和供電公司,在面對經濟社會發展壓力時,這兩個考核對象會不會盡心盡力執行呢?這是未知數。”丁文磊表示,配額制應最大力度地從源頭上抓起,比如,據不完全統計,國內五大四小發電企業里僅有國電集團的非水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占比達到全部裝機量的15%,那么,其他發電企業只能加大裝機速度,實現這一目標。同時,對于高耗能、用電量大的制造企業,應該通過配額制的考核,讓其有利用新能源的動力,“配額制最終的目的,讓更多人用起新能源來。”
業內人士認為:“為確保配額制實施,當前需要一方面完善綠色證書市場,另一方面對配額超額完成量交易進行規則制定。未來,需要用市場化機制履行配額義務,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