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推進“5+1”產業金融體系建設的意見》
四川省人民政府日前印發《關于推進“5+1”產業金融體系建設的意見》,引導金融資源圍繞“5+1”重點產業提供精準支撐,提出到2022年,全省工業融資規模增長到1.5萬億元,工業直接融資比重力爭達到15%等目標。
總體目標
用5年時間,基本建成功能完備、高效精準、風險可控的產業金融體系,金融服務“5+1”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提升,全省“5+1”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結構、區域布局更趨合理完善,形成產業與金融相互融合、互動發展、共創價值的良好格局。到2022年,以“5+1”產業為引領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左右;全省工業融資規模由1萬億元增長到1.5萬億元,工業直接融資占工業融資規模的比重力爭達到15%,工業企業信貸融資占全行業企業信貸融資比重與經濟發展結構相適應;帶動實現全社會技改投資累計達到3萬億元,工業投資累計突破4萬億元;5個萬億產業的總規模超過6.2萬億元,數字經濟規模突破2萬億元,以“5+1”產業為帶動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四川將針對產業的屬性、發展階段和多樣化需求開展多元化金融服務,重點支持產業發展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探索產業鏈融資模式創新,穩步推廣以核心企業帶動為特點的應收賬款融資“長虹模式”,力爭到2022年累計新增應收賬款融資5000億元。
主要任務
聚焦發展優勢產業。引導金融資源聚焦我省“5+1”產業,支持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飲料、先進材料、能源化工五大萬億級支柱產業,大力發展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數字經濟,根據產業屬性、發展階段和多樣化需求開展多元化金融服務,重點支持產業發展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企業轉型升級。
引領區域產業協同。圍繞產業布局組織金融活動,加強項目組織、優化資源配置、推進區域協調,構建支撐“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的產業金融布局。圍繞支持成都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和產業生態圈,開展產業金融創新示范。圍繞支持環成都經濟圈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為高端制造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圍繞支持川南經濟區加快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大金融支持。圍繞支持川東北經濟區加快特色資源開發利用及承接產業轉移,提升金融綜合服務質效。圍繞支持攀西經濟區深入推進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引導金融助力戰略資源創新開發。圍繞支持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加快建設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開展綠色金融特色服務。
服務鄉村產業振興。推動金融資源向農產品加工園區匯聚,著力打造一批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用好貨幣信貸政策工具和大數據監測分析系統,引導金融機構對接農產品加工園區金融需求,做好鄉村產業振興融資對接和金融服務監測。
支持產業“走出去”。搶抓“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發展機遇,為“四川造”海外布局提供金融支持。引導金融機構綜合運用國際結算、貿易融資、外匯保函、銀團貸款等,為企業深化國際產能合作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推進以跨境投融資、跨境結算為重點的改革創新。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境外市場募集資金,拓寬境外融資渠道。推進跨區域產業金融合作,助推產業跨區域發展。
拓展產業鏈金融。實施更精準的產業發展引導和差異化支持政策,推進產業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探索產業鏈融資模式創新,鼓勵金融機構、產業鏈核心企業等建立產業鏈金融服務平臺,為上下游企業提供高效便捷融資支持。推動應收賬款融資提質擴面,穩步推廣以核心企業帶動為特點的應收賬款融資“長虹模式”,力爭到2022年累計新增應收賬款融資5000億元。
鼓勵地方創新示范。鼓勵各地培育壯大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以產融合作為抓手,建立區域性產業金融服務機構、園區產業金融服務中心等,為區域性產業集群協同發展提供專業化、定制化金融服務。鼓勵自由貿易試驗區、軍民融合示范區等引領金融領域改革創新。探索中小微企業信用評級和名單制管理,支持各地完善應急轉貸機制、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擔保(保險)風險分擔機制等,推動信用貸款、無還本續貸、循環貸款等政策實施,探索形成產業特色突出、金融服務精準的模式路徑。
四川還將強化財金互動政策激勵,落實新增客戶首貸獎補、支農支小貸款獎補、實體企業貸款風險補貼、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貼、融資擔保代償分擔、直接融資獎補等財政金融互動政策,引導金融資源向重點產業聚集,促進產業優化融資結構、提升發展質效。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