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通過《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2月15日起施行
1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審議通過了《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共計24條,自2019年2月15日起施行。
《規定》明確了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的信息安全管理責任,規范和促進區塊鏈技術及相關服務健康發展,規避區塊鏈信息服務安全風險,為區塊鏈信息服務的提供、使用、管理等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據。
生于亂象:行業良性發展的保證
區塊鏈是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分布式賬本,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它通過時間戳將區塊首尾相連形成一種鏈式數據結構,具有不可篡改、不可偽造和匿名等特性。在給國家發展帶來機遇、給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風險。
它通過與傳播領域的結合,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傳播違法有害信息,實施網絡違法犯罪活動,損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部分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的安全責任意識不強,管理措施和技術保障能力不健全,對互聯網信息安全提出新的挑戰。
財經專欄作家、財經評論員肖磊表示,《規定》出臺的原因跟此前區塊鏈行業的諸多亂象有一定關系,包括借助區塊鏈技術非法融資、公開發幣的行為。
青獅鏈全球合規團隊聯合創始人周誓超亦表示,過去很多區塊鏈的項目在沒有監管的環境下運營和發展,出現了大量發行空氣幣、傳銷、割韭菜的情形,對整個行業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現今《規定》的出臺,對于區塊鏈行業的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
據《廣州日報》報道,此前風靡一時的“一川幣”就是打著區塊鏈的幌子,行傳銷之實。其發行公司曾在全國招攬會員在其公司“幸福100”平臺投資購買虛擬貨幣——“一川幣”,然后進行所謂的“積分交易”,并宣稱積分價格只漲不跌,引誘會員進行買賣。
其公司從中收取高額手續費并套取會員資金,為逃避監管,該公司利用大量員工個人銀行賬號收取會員款項,涉案金額達數十億元人民幣。諸如此類借區塊鏈名義行騙的還有五行幣、亞歐幣等。
盡管區塊鏈的發展給互聯網信息安全帶來了挑戰,但不可否認,區塊鏈技術除了在數字貨幣領域的應用,在支付清算、證券交易、供應鏈金融、保險、征信等領域都能發揮很大的作用。2016年底,區塊鏈技術已經被寫入“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
“各地方政府和科技企業還需要有一個指導性文件來放心發展。”肖磊說。
而此次《規定》針對區塊鏈信息服務的實名制,內容安全管理,涉及新聞、醫療等相關主管部門的內容信息服務,監督檢查以及安全評估等方面進行制度規范。
按照《規定》,要對區塊鏈信息服務使用者進行基于組織機構代碼、身份證件號碼或者移動電話號碼等方式的真實身份信息認證。用戶不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的,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為其提供相關服務。
由亂而治:監管將成全球趨勢
此次出臺的《規定》要求,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在提供服務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通過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管理系統填報《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登記表》。
另外,《規定》要求,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不得利用區塊鏈信息服務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擾亂社會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活動,不得利用區塊鏈信息服務制作、復制、發布、傳播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信息內容。違反此條規定且情節嚴重者,處二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規定》還要求,存在信息安全隱患的區塊鏈信息服務的提供者,應當進行整改,符合法律、行政法規等相關規定和國家相關標準規范后方可繼續提供信息服務。
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服務協議的區塊鏈信息服務使用者,依法依約采取警示、限制功能、關閉賬號等處置措施,對違法信息內容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防止信息擴散,保存有關記錄,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周誓超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目前該《規定》對于信息服務提供方的范圍定義地比較寬泛,外延也比較廣,任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參與、從事區塊鏈信息服務的服務提供者及服務的使用者都會受到該《規定》的約束。
境外企業向境內提供服務,使用者在境內,也會受本《規定》約束,而提供服務的企業在境內,自然也受此規定約束。此外,提供技術支持的機構或組織,也會成為監管對象。“詳細的監管范圍,在以后的實施中,界定應該會更為清晰。”
“從技術的角度來說,這一措施可能會導致更多的創業成本,備案本身并不復雜,但開拓市場方面會受到較大影響。資本的介入可能會放緩,二級市場的活躍度會受到影響。”肖磊說。
同時,肖磊表示,不排除激發大公司參與區塊鏈的積極性。“《規定》實際上更有利于大公司開展區塊鏈技術服務,大公司更符合條件,對小公司來說成本會升高。”
周誓超也認為,該《規定》的出臺,可能會增加行業的成本,壓縮行業的生存空間,抑制創業者的積極性。
“但如果沒有監管,影響會更不好。”周誓超說。
肖磊表示,長遠來看,之所以要監管,其實也是為了更好地發展,說明中國更加重視這項技術,對長遠發展是有利的。
周誓超表示,實用型通證市場近兩年的表現,再一次證明在沒有監管的市場里,證券市場、金融市場過去犯過的錯誤會一次又一次重現,對行業產生重大的不良影響。區塊鏈技術作為全新的嘗試,并沒有成功,擁抱監管才有長期的發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全球合作監管將是未來區塊鏈發展的趨勢,區塊鏈發展將迎來法制時代,由亂而治。
目前,國際市場對區塊鏈技術的具體監管要求并不多,也沒有任何限制措施,不過在融資或發幣方面有很強的監管要求,而如今中國對技術開發和服務也提出了具體監管方法,被業內人士看作全球區塊鏈加強的前兆。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