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
自2018年下半年起,投資者對醫藥政策的關心與日俱增。2018年12月,受4+7城市帶量采購方案的影響,醫藥行業股價呈現下跌趨勢,但是進入2019年以來,市場負面情緒逐漸消退,投資者信心有所恢復,醫藥行業總體呈現企穩格局,主要個股也出現了一定幅度的反彈。
藥占比取消,但是輔助用藥目錄制訂提上議程
春節前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簡稱:《意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由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等4個方面的55項指標構成,而藥占比不再作為考核范圍。藥占比的政策始于2015年5月,在實施后,成效顯著,根據公開資料統計,公立醫院的藥占比從2015年的43.5%下降到了2018年的28.4%。然而,藥占比政策存在一定局限性,僅僅控制藥品收入并不能夠實現醫療費用的整體下降。所以,目前的政策調整更加著眼于全局,我們也留意到近期輔助用藥管理日趨嚴格,在2018年1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簡稱:衛健委)已經發布了《關于做好輔助用藥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強調將制訂和公布全國版輔助用藥目錄,同時,在這次《意見》中,輔助用藥收入占比也被列為三級公立醫院的考核內容。
改革大方向不變,投資者目光從降價逐漸轉移到質量
我們認為:
1)政策層面,依然趨緊。改革大方向不變,未來將繼續落實帶量采購政策的同時,開展疾病診斷相關分類(簡稱:DRGs)付費試點,并推動醫用耗材零差率和限制輔助用藥。
2)藥品降價是長期趨勢,尤其是在2018年12月帶量采購政策出臺之后,部分藥品價格降幅超過了90%。未來帶量采購招標仍將持續,但是向全國鋪開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全面降價也不會在短期內進行。
3)但是,在藥品降價的大背景下,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正在發生轉變,在2018年下半年目光集中在降價層面,而到了2019年將更加關注藥品質量,以及制藥企業由仿入創的機會。醫藥龍頭企業研發實力雄厚,創新能力強,能夠進行創新藥和高品質仿制藥的研發,而隨著帶量采購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醫藥行業也將迎來優勝劣汰的大整合,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只有優質企業才能夠在長期研發競爭中勝出。行業龍頭是中國生物制藥(1177.HK)和石藥集團(1093.HK)。根據wind一致性盈利預測,中國生物制藥在2018E-2020E的收入是20,695百萬人民幣、24,247百萬人民幣和29,162百萬人民幣,收入同比增速是42%、17%和20%,凈利潤是2,944百萬人民幣、3,415百萬人民幣和4,291百萬人民幣,凈利潤同比增速是39%、16%和26%,對應2019年PE是20.9倍,2020年PE是16.7倍(見圖2)。根據wind一致性盈利預測,石藥集團在2018E-2020E的收入是21,173百萬港元、26,341百萬港元和32,201百萬港元,收入同比增速是36%、24%和22%,凈利潤是3,637百萬港元、4,620百萬港元和5,827百萬港元,凈利潤同比增速是31%、27%和26%,對應2019年PE是17.5倍,2020年PE是13.9倍。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