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等六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的指導意見》
日前,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文件所列發展目標為,以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總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總要求為科技創新出發點和落腳點,到2022年,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取得重要進展,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1.5%以上,實現農業科技創新有力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發展水平顯著提升,農業科技型企業快速發展,農業綜合效益和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創新平臺、基地和人才隊伍建設成效明顯,農業農村科技創新體系更加健全,農業農村創新創業生態更加優化。
遠景謀劃為:到2035年,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取得決定性進展,科技支撐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科技創新體系更加完善,農業農村科技創新供給能力大幅提升,農業科技實力大幅躍升。農業科技型企業發展壯大,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農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業態不斷涌現,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取得顯著成效。科技支撐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到2050年,建成世界農業科技強國,支撐引領鄉村全面振興,全面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農業農村現代化強國目標。
重點任務包括強化農業農村科技創新供給、統籌農業農村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加強農業農村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加快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推動縣域創新驅動發展、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農業農村科技成果轉化、注重農業農村科技國際合作交流等。
在強化農業農村科技創新供給部分,規劃要求強化4項農業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具體包括:生物育種重大科學問題研究、非洲豬瘟等外來疫病發生與控制機理研究、主要經濟作物發育與生理基礎研究、重要水產生物健康養殖與環境調控機理研究。
針對事關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性、關鍵性技術瓶頸,規劃要求系統部署種業自主創新、藍色糧倉科技創新、主要經濟作物優質高產與提質增效科技創新、非洲豬瘟等外來動物疫病防控、“第二糧倉”科技創新、現代牧場科技創新、森林質量綠色發展、綠色宜居村鎮建設等農業農村現代化技術創新任務,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為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