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發布《2019年種植業工作要點》,力爭全年大豆和油料面積增加500萬畝以上
農業農村部21日發布《2019年種植業工作要點》的通知,要求組織實施大豆振興計劃,進一步提高大豆補貼標準,力爭全年大豆和油料面積增加500萬畝以上。
《2019年種植業工作要點》提出,穩住糧食生產,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力爭稻谷、小麥等口糧品種面積穩定在8億畝;提升大豆和油料供給能力,組織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推進大豆良種增產增效行動,進一步提高大豆補貼標準;保證棉糖自給水平。完善棉花、糖料扶持政策,促進棉糖生產向優勢產區集中;加快新型植保機械推廣應用步伐,進一步提高農藥施用效率和利用率;加快發展節水農業等。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專門提出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市場人士預計,大豆擴產對大豆、豆粕等期貨品種價格影響有限。
“如果大豆擴產面積達到500萬畝,預計產量將達到60萬至70萬噸。”卓創資訊分析師張瑾節對上證報記者表示。但她認為,如果政策對大豆種植的扶持力度大、補貼數額較高,大豆面積擴產至1000萬畝也有可能。
“大豆振興計劃主要是從技術上、結構上、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扶持。”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秘書局局長吳宏耀近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說,該計劃未來主要的著力點包括穩定恢復大豆種植面積,在科研上加快優質、高產大豆品種選育以及提高大豆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和水平等。
2019年種植業工作的總體思路是: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適應國內外復雜形勢變化對種植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創新思路謀發展,聚焦重點抓落實,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定糧食生產,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加快推動綠色發展,全面推進種植業高質量發展。
在重點任務上,著力守住“一條底線”、突出“兩個重點”,堅持“三個注重”。
“一條底線”,就是守住國家糧食安全底線。堅持不懈穩定糧食生產,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實落地,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基本穩定、總產量穩定在2018年水平。將稻谷、小麥作為必保品種,穩定玉米生產,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兩個重點”:一是質量興農。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往深里做、往細里做,繼續調減低質、低效和不對路品種,增加緊缺和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擴大大豆種植,合理調整糧經飼結構,推進種植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二是綠色發展。調整農業投入結構,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擴大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和全程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試點,保持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深入推進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加快節水農業發展,開展農藥化肥包裝廢棄物回收,促進生產生態系統循環銜接。
“三個注重”:一是注重創新驅動。加快突破種植業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綠色投入品、農機農藝融合等領域自主創新。深入推進綠色高質高效行動,加快先進實用技術集成創新與推廣應用。二是注重產業升級。積極發展果菜茶、食用菌、雜糧雜豆、薯類、蠶桑、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健全產業標準體系,扶持發展統防統治等生產性服務,推進品牌創建,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三是注重基礎建設。加快劃定“兩區”。鞏固“大棚房”問題整治成果,嚴格設施農用地管理。加強農藥管理體系建設,控制農藥產業風險。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