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下發征求對《關于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意見函?
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的信號已經明確。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日前已下發征求對《關于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意見函。“《指導意見》對于整個行業和企業來說,絕對是利好。”上述知情人士對上證報記者表示。
生物天然氣是指以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生活垃圾等各類城鄉有機廢棄物為原料,經厭氧發酵和凈化提純產生的綠色低碳清潔可再生的非常規天然氣,同時厭氧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沼渣沼液可生產有機肥。
該征求意見稿提出我國未來生物天然氣產業化三個階段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生物天然氣年產量超過20億立方米,到2025年超過150億立方米,到2030年超過300億立方米。
第一階段是起步發展階段。到2020年初步建立產業體系,政策體系基本形成。生物天然氣年產量超過20億立方米,年替代縣域及農村散煤約340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約620萬噸。年處理農作物秸稈超過1000萬噸、畜禽養殖廢棄物超過2500萬噸,其他城鄉有機廢棄物超過500萬噸。
第二階段是快速發展階段。到2025年,生物天然氣具備一定規模,形成綠色低碳清潔可再生燃氣新興產業。生物天然氣年產量超過150億立方米,年替代縣域及農村散煤約2500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約4600萬噸。年處理農作物秸稈超過7500萬噸、畜禽養殖廢棄物超過1.8億噸、其他城鄉有機廢棄物超過3000萬噸。
第三階段是穩步發展階段。到2030年,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生物天然氣年產量超過300億立方米,占國內天然氣產量一定比重。年替代縣域及農村散煤超過5000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超過9300萬噸。年處理農作物秸稈超過1.5億噸、畜禽養殖廢棄物超過3.5億噸、其他城鄉有機廢棄物超過4000萬噸。
《指導意見》指出,當前生物天然氣處于發展初期,面臨著技術不成熟、產業體系不健全、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等問題,急需強化支持、完善政策,加快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步伐。為此,《指導意見》提出四個發展階段。其中,到2020年,生物天然氣實現初步發展,初步建立產業體系,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0年,生物天然氣實現穩步發展,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生物天然氣年產量超過300億立方米,占國內天然氣產量一定比重。
為了加強規劃指導,《指導意見》明確,將編制國家生物天然氣發展中長期規劃,明確生物天然氣商業化可持續發展的路徑等。同時,還將根據國家規劃和重點地區省級規劃,大型能源企業以及其他有實力的企業編制本企業生物天然氣發展規劃,面向全國謀劃提出項目布局。
上述知情人士認為,這將調動能源骨干企業的積極性,使其將生物天然氣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業務堅持下去。
在加快生物天然氣工業化商業化開發建設方面,《指導意見》要求,就地收集原料、就地消費利用,多點布局、形成產業;鼓勵燃氣經營企業開發建設生物天然氣項目。對投資建設項目以及并入燃氣管網消納生物天然氣的燃氣經營企業,國家油氣企業在市場化條件下,在常規天然氣計劃分配上給予支持。
《指導意見》還提出,完善支持政策。包括修訂城鎮燃氣管理條例,將生物天然氣納入管理范圍,支持生物天然氣并入城鎮燃氣管網和消費。制定生物天然氣優先利用政策措施,研究建立綠色燃氣配額制度。建立生物天然氣開發利用與常規天然氣計劃分配、進口量分配掛鉤機制,鼓勵生物天然氣發展。研究制定生物天然氣產品補貼政策。落實生物天然氣項目稅收、貸款、土地等其他優惠政策,享受綠色金融支持政策。
“此次《指導意見》比較系統全面,有助于投資者形成長期穩定的預期。生物天然氣產業鏈比較長,跨行業跨部門,如果后端補貼能落地,預計將達到萬億市場規模。”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