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推動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融入全國大市場,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著力激發全社會參與消費扶貧的積極性,著力拓寬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渠道,著力提升貧困地區農產品供應水平和質量,著力推動貧困地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加快發展,在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打通制約消費扶貧的痛點、難點和堵點,推動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融入全國大市場,為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積極貢獻。
《意見》提出,推動各級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等帶頭參與消費扶貧。鼓勵各級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大專院校、城市醫療及養老服務機構等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貧困地區產品,優先從貧困地區聘用工勤人員,引導干部職工自發購買貧困地區產品和到貧困地區旅游。動員民營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消費扶貧。鼓勵民營企業采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采購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依托“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國社會扶貧網等平臺,針對貧困地區策劃相關活動,推動參與消費扶貧各類主體的需求與貧困地區特色產品供給信息精準對接,推廣鄉村特色美食和美景。
《意見》要求,大力拓寬貧困地區農產品流通和銷售渠道。在有條件的貧困地區設立電商產業孵化園,培育規模化電商企業。鼓勵大型電商企業為貧困地區設立扶貧專賣店、電商扶貧館和扶貧頻道,并給予流量等支持。指導貧困地區供銷合作組織與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聯系,積極開展購銷活動。鼓勵貧困地區在景區景點、賓館飯店、游客集散中心、高速公路服務區開設農產品銷售專區,集中銷售特色優勢農產品。
《意見》強調,全面提升貧困地區農產品供給水平和質量。加快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建設。開辟貧困地區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或登記的綠色通道,鼓勵貧困地區制定特色農產品地方標準,開展標準化生產。在貧困地區推廣食用農產品安全控制規范和技術規程,推廣應用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擴大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覆蓋面。組織各類媒體通過新聞報道、公益廣告等多種方式,運用新媒體平臺資源,廣泛宣傳貧困地區發展特色農產品的經驗做法,推介農產品品牌。依托全國“質量月”、“中國品牌日”等專項活動,鼓勵貧困地區開展特色農產品、民族手工藝品等品牌展示和推介。
《意見》明確,大力促進貧困地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提質升級,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服務能力。做好規劃設計。加強對貧困地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資源調查,深入挖掘貧困地區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傳統農耕文化等資源,因地制宜明確重點發展方向和區域。動員旅游規劃設計單位開展扶貧公益行動,為貧困地區編制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規劃,鼓勵旅游院校和旅游企業為貧困地區提供旅游線路設計、產品開發、品牌宣傳等指導。同時做好宣傳推介,開展多種形式的旅游扶貧公益宣傳,集中推介一批貧困地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目的地。
此外,《意見》還進一步強調,完善公司、合作社、致富帶頭人與貧困人口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貧困人口在農產品銷售和休閑農業、鄉村旅游中的參與度,切實保障貧困人口分享收益。發揮消費扶貧對集體經濟和貧困人口增收的輻射帶動作用,扶持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增強貧困人口與市場的對接能力。對在貧困地區從事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和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的企業,在金融、土地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