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深化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政策解讀
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農村是重點、是難點,也是主戰場。10多年來,在“八八戰略”指引下,安吉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美麗鄉村,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開啟了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全新路徑,實現了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目標,成為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
一、生態建設打造美麗鄉村
15年來,安吉以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將187個村莊作為一盤棋統一規劃,開展環境整治。目前,農村污水處理、清潔能源利用、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等13項治理措施實現全覆蓋。在靈峰街道大竹園村,多年來,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規劃建新村,村里都堅持大樹不砍、河塘不填、農房依地形分布。
2009年以來,安吉以標準化為要求,編制了涵蓋農村衛生保潔、園林綠化等在內的36項長效管理標準,還專門成立風貌管控辦,保護好農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2015年,安吉美麗鄉村建設辦法被寫入國家標準。
長效管理城鄉并進的實踐,在安吉各地生動演繹。不久前,面對村里污水設施養護和綠化、道路、工程管理精細化等新要求,天荒坪鎮大溪村將違法建筑監督、公共設施管理等事務交給了物業管理公司。運行一段時間來,村莊環境更加生態宜居、干群關系越發和諧融洽。截至今年5月,安吉90%的村莊引入物業管理。實踐不斷深化,安吉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從36項增加到45項。
二、生態紅利催生美麗經濟
在不斷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美麗經濟成為安吉鄉村發展的一條主脈絡。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居則居、宜文則文的原則,安吉充分挖掘生態、區位、資源等優勢,為187個村莊設計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發展方案,著力培育特色經濟。
有著4萬余畝白茶的溪龍鄉黃杜村,一片片茶園,如同舒緩的音符,令人心曠神怡。茶產業是全村的主要收入來源,村民對孕育茶葉的山水格外愛惜,容不得一點污染。因為花大力氣保護生態,村里始終山清水秀,產出的白茶品質極高。2017年,黃杜村茶葉產值突破4億元,人均年收入超過3.6萬元。在安吉,17萬畝白茶園串起1.5萬余戶種植戶,為農民年人均創收5800元。越來越多村莊成為農民綠色生態的幸福家園,安吉人逐漸領略到一種全新的發展境界:一二三產融合的生態經濟形態。
一根竹子證明三產融合的價值。近年來,通過科技創新、產業融合,安吉的竹產品種類從毛竹、竹筍、涼席發展到地板、家具、飲料等七大系列3000多個品種,帶動全縣農民平均增收7800元。竹海之間,鄉村旅游、養生養老、運動健康、文化創意等各類業態不斷涌現,吸引上海、杭州等地游客蜂擁而至。截至2017年底,安吉接待游客2200萬人次,總收入達280億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近2.8萬元,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100萬元。
美麗生態與美麗經濟共生,這兩年,大量外地人到安吉創業就業,曾經外出工作或求學的安吉人也紛紛返鄉,其中還包括近40位“國千”“省千”人才;原先投向城市的資本,開始青睞鄉村。到去年底,僅29個安吉縣級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就吸引工商資本達115億元。
今年4月,安吉人在總結多年美麗經濟發展經驗的基礎上,開始探索鄉村經營發展模式。魯家村、三山村等15個村莊被列入首批創建試點,推動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等特色產業向規模化方向發展,培育出鄉村共享經濟、創意農業、特色文化等新業態,促進三產深度融合。
三、生態自覺帶來美麗生活
自2004年3月25日啟動全國第一個“生態日”以來,“生態日”已成為安吉的一項重要活動。每年“生態日”,安吉所有的村莊都會開設生態講座、普及生態知識;青少年用廢棄物制成環保服裝,走上生態廣場進行表演;10萬名群眾巡查河道、美化環境……人們在享受綠色發展成果的同時,積極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形成綠色生活方式。
這些年,從倡導節水節電節材、垃圾分類投放等日常行為入手,安吉逐步構建起生活方式綠色化宣傳聯動機制,設立縣、鄉、村三級“兩山”講習所。隨著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等環保公益行動相繼開展,綠色家庭、健康家庭等創建活動深入推進,綠色生活蔚然成風。
綠色融入鄉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改變著村民的行為習慣,也推動了鄉風文明和鄉村善治。2017年以來,孝豐鎮城東社區徐家嶺自然村取消了早晚兩次的物業保潔,公共垃圾桶消失了,代之以定點投放、定時收集、資源化處理的操作方式,讓村里的垃圾不落地。眼下,安吉已有超過60%的村莊實現了垃圾不落地。
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觀點:2017年,安吉提出建設中國最美縣域,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建設體系再完善、標準再提檔、水平再提升。在全域規劃上,調整完善生態人居、生態城市、生態文化等6個專項規劃,形成從指標到空間、從用地到景觀整體銜接的美麗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規劃體系。同時,創新體制機制,建立農業農村、建設、文化等部門與鄉鎮聯合辦公、一線辦公機制,統籌投向農村的各級各類政府資源和社會資本,為全域打造大花園、多村聯創大景區創造了機會。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