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政策擴大進口滿足中國國內消費升級需求
政策解讀 2018-06-16 10:39:36
6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擴大進口的措施,促進調結構惠民生和外貿平衡發展。與此同時,據消息人士透露,《關于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的指導意見》也即將發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6月14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商務部將積極擴大進口。
受訪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擴進口工作進行了綜合性部署。擴大進口可以滿足中國國內消費升級需求,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同時,擴大進口也是中國促進貿易平衡,讓中國發展惠及全球的重要舉措。促進進口需要從進口商品結構、進口中間環節、知識產權保護等諸多方面綜合施策。
政策出臺鼓點密集
會議確定,適應消費升級和供給提質需要,支持關系民生的日用消費品、醫藥和康復、養老護理等設備進口,落實降低部分商品進口稅率措施,減少中間流通環節,清理不合理加價,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降稅帶來的好處。大力發展新興服務貿易,促進研發設計、物流、咨詢服務、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進口。完善免稅店政策,擴大免稅品進口。增加有助于轉型發展的技術裝備進口。
實際上,近三個月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連續三次對擴大進口的相關工作進行部署。其中,4月12日的會議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并鼓勵創新藥進口;5月30日的會議決定較大范圍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
國家為何如此重視擴大進口?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將擴大進口提升到新的高度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從國內需求角度看,擴大進口可以彌補國內供給不足,加速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二是從全球角度看,中國在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需承擔更多國際責任,擴大進口可讓更多國家共享中國發展紅利;三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擴大進口可促進貿易更加平衡地發展。
寺庫集團首席增長官任冠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進口是中國經濟快速轉型的有效路徑,不僅將帶動企業生產和百姓生活水平提高,還將推動整個服務體系的變革。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梁明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發揮進口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關鍵要在進口產品結構上做文章,擴大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資源性產品、優質消費品和服務產品等進口,讓進口在推動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發揮最大效果。
政策體系更加系統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進一步擴大進口的措施,既明確了支持進口的商品,指明了結構性擴大進口的方向,也包含了進口各環節涉及的相關政策。不僅如此,會議還提出了具體要求,包括優化進口通關流程,開展海關“經認證的經營者”(AEO)國際互認,提高進口貿易便利化水平。清理進口環節不合理管理措施和收費。創新進口貿易方式,支持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加強外貿誠信體系建設和知識產權保護。促進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有效互動。
趙萍表示,擴大進口和擴大出口一樣,離不開系統性政策的支持,除了要適度降低進口關稅之外,還要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對進口商品類別進行清單管理,需要鼓勵更多創新業態發展。
任冠軍表示,加大力度打擊侵權假冒不僅是打消國外企業顧慮的舉措,更是規范進口競爭秩序、讓進口真正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而必須采取的舉措,同時也是保障消費者權益、提升商家服務能力的重要舉措。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