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行業“風口”:大健康產業迎來黃金時期!
政策解讀 2023-05-05 13:43:16 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
近年來,大健康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全球亞健康狀態不斷蔓延,慢性病患者數量呈現高速增長。據世界銀行對中國慢性病的調查數據顯示,未來20年,40歲以上人群慢性病的發病人數會增長三倍。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社會的發展,傳統醫療模式需要逐漸向防、治、養模式轉變,大健康產業也應運而生。大健康產業是防、治、養模式的產業體現,致力于全面、全要素地呵護人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既追求個體生理、身體健康,又追求心理、精神等各方面的健康。
為實現大健康,需要樹立大健康理念、進行大健康教育、創新大健康技術、發展大健康產業、完善大健康服務。發展大健康產業,需要從單一救治模式轉向“防—治—養”一體化防治模式,不僅要發展以醫療器械為主、以藥品為主的醫療醫藥工業,還要加快發展以保健食品、藥妝、功能性日用品等為主的保健品產業,以個性化健康檢測評估、咨詢服務、疾病康復等為主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
發展大健康產業不僅有利于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也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推動下,我國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宏偉目標,凸顯了國家對維護國民健康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然而,許多社會問題仍然頻頻出現,如許多家庭因病返貧、醫患糾紛、城市醫院人滿為患等。同時,食品藥品安全、飲水安全、職業安全和環境問題等也成為重大健康隱患,對健康帶來新的壓力。
目前,中國經濟總量排行世界第二,中國老年人口數量
將超過4億,預計到205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老齡化水平為15.5%。這意味著老年人對健康的需求和關注度將大幅增加,促進了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
慢性病在疾病死亡率中所占比例達到85%。慢性病是中國整體疾病負擔的主要來源,其中大部分慢性病是可以通過預防和控制來避免的。然而,由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健康、生活方式不健康,這些慢性病才會發生并逐漸演變為慢性難治的疾病。
預計到2020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將達到20%。健康素養指的是個人對于健康的認識和掌握,包括正確的飲食、適當的運動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養可以有效降低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對個人和家庭有著巨大的益處。
到2020年,健康產業市場總額預計將達到8萬億。作為新興的服務業,健康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預計到2020年,健康服務業規模將占據國內生產總值的6.5%,總額達到8萬億。與美國相比,我國的健康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大健康產業的根本在于預防疾病,即治未病。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鍛煉、吸煙和過量飲酒是導致慢性病的主要原因。通過自我保健,人們可以預防和規避許多慢性病的發生。每個人都有責任和權利對自己的健康負責,通過掌握健康科學常識并加以運用,可以降低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使個人及家人受益匪淺。
在政策的支持下,大健康產業將迎來全新的機遇。我國的經濟總量居全球第二,老年人口增長迅
速,這為大健康產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商機。政府在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方面也采取了積極的舉措,包括加強健康教育、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促進科技創新等。同時,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也為我國的大健康產業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發展平臺。
在大健康產業的發展中,創新是關鍵。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新技術的應用為大健康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例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基因檢測等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疾病的早期預警和精準診斷能力,為個體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此外,大健康產業的發展也需要加強與傳統醫療體系的協同合作。傳統醫療體系在治療疾病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專業性,而大健康產業則注重于疾病的預防和管理。兩者的結合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健康生態系統,為人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務。
總的來說,大健康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領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社會影響力。通過加強健康教育、推動科技創新、完善服務體系,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慢性病的挑戰,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大健康產業的未來充滿希望,我們應該共同努力,為構建一個健康、幸福的社會而奮斗。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社會的發展,傳統醫療模式需要逐漸向防、治、養模式轉變,大健康產業也應運而生。大健康產業是防、治、養模式的產業體現,致力于全面、全要素地呵護人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既追求個體生理、身體健康,又追求心理、精神等各方面的健康。
為實現大健康,需要樹立大健康理念、進行大健康教育、創新大健康技術、發展大健康產業、完善大健康服務。發展大健康產業,需要從單一救治模式轉向“防—治—養”一體化防治模式,不僅要發展以醫療器械為主、以藥品為主的醫療醫藥工業,還要加快發展以保健食品、藥妝、功能性日用品等為主的保健品產業,以個性化健康檢測評估、咨詢服務、疾病康復等為主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
發展大健康產業不僅有利于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也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推動下,我國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宏偉目標,凸顯了國家對維護國民健康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然而,許多社會問題仍然頻頻出現,如許多家庭因病返貧、醫患糾紛、城市醫院人滿為患等。同時,食品藥品安全、飲水安全、職業安全和環境問題等也成為重大健康隱患,對健康帶來新的壓力。
目前,中國經濟總量排行世界第二,中國老年人口數量
將超過4億,預計到205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老齡化水平為15.5%。這意味著老年人對健康的需求和關注度將大幅增加,促進了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
慢性病在疾病死亡率中所占比例達到85%。慢性病是中國整體疾病負擔的主要來源,其中大部分慢性病是可以通過預防和控制來避免的。然而,由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健康、生活方式不健康,這些慢性病才會發生并逐漸演變為慢性難治的疾病。
預計到2020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將達到20%。健康素養指的是個人對于健康的認識和掌握,包括正確的飲食、適當的運動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養可以有效降低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對個人和家庭有著巨大的益處。
到2020年,健康產業市場總額預計將達到8萬億。作為新興的服務業,健康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預計到2020年,健康服務業規模將占據國內生產總值的6.5%,總額達到8萬億。與美國相比,我國的健康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大健康產業的根本在于預防疾病,即治未病。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鍛煉、吸煙和過量飲酒是導致慢性病的主要原因。通過自我保健,人們可以預防和規避許多慢性病的發生。每個人都有責任和權利對自己的健康負責,通過掌握健康科學常識并加以運用,可以降低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使個人及家人受益匪淺。
在政策的支持下,大健康產業將迎來全新的機遇。我國的經濟總量居全球第二,老年人口增長迅
速,這為大健康產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商機。政府在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方面也采取了積極的舉措,包括加強健康教育、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促進科技創新等。同時,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也為我國的大健康產業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發展平臺。
在大健康產業的發展中,創新是關鍵。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新技術的應用為大健康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例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基因檢測等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疾病的早期預警和精準診斷能力,為個體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此外,大健康產業的發展也需要加強與傳統醫療體系的協同合作。傳統醫療體系在治療疾病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專業性,而大健康產業則注重于疾病的預防和管理。兩者的結合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健康生態系統,為人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務。
總的來說,大健康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領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社會影響力。通過加強健康教育、推動科技創新、完善服務體系,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慢性病的挑戰,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大健康產業的未來充滿希望,我們應該共同努力,為構建一個健康、幸福的社會而奮斗。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