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危廢行業研究:技術、政策、未來發展趨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危險廢物是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廢物。我國目前共有46個類別,共479種危廢,主要包括貴金屬、廢酸廢堿、農藥等危害物,涉及到45個行業,從危廢的危害性上來講,危廢主要是有腐蝕性、毒性、易燃性、反應性和感染性,最主要的是毒性。
危廢主要在工業生產活動中產生,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危廢的產生量也逐年在增加。根據《環境統計年報》,2016年我國危廢產生量約為5347萬噸,相比2011年復合增長率為9.28%,危廢產生量遠超同期工業增加值。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環保統計口徑發生了變化,危廢產生量最小統計單位在2011年由10kg下降到了1kg,危廢種類在2016年從400種擴充到了479種;另一方面環保督查更加嚴格,由企業自行申報變成了中央環保督查,減少了少報瞞報的情況。從危廢產生的行業來看,我國危廢產生主要集中在化工、有色、造紙等傳統行業,這些企業利潤規模小,危廢種類眾多,處理技術難度高,因此偷排現象比較嚴重。
根據危廢種所含物質的不同,處理方法可分為綜合利用及處置,危廢綜合利用指從危險廢物種提取物質作為原材料或者燃料,即資源化處理。危廢處置是指將危險廢物焚燒或用其他改變工業廢物的物理、化學、生物特性的方法,達到減少或者消除其危險成分的方法,即無害化處理。從具體手段來看,危廢的處理方式與傳統固廢大同小異,資源化主要包括干法和濕法,無害化主要是填埋、焚燒等。
資源化的處置方式是從危廢產生企業購買危廢,通過提取其中的貴重金屬賺取利潤,該類公司大部分為危廢產生企業的相關公司,毛利率較低,大約在30%左右。無害化的處置是想危廢產生企業收取垃圾處理費,毛利率較高,方法主要有焚燒、填埋、物化、水泥窯協同處置等,目前水泥窯協同處置較為流行,各企業紛紛布局。
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
我國已經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政策體系,各地政府對危廢也有相關規定,但由于政策更新較慢,導致行業呈現跳躍式發展,連續性較差。
行業競爭格局
我國危廢行業采用核準許可的方式,許可證載明處理范圍和核準產能,根據《危廢許可證管理辦法》,危廢資質的審批權在各省級環保廳。截止2016年底,我國各省頒發的危廢許可證共2195分,相比2006年,數量增長了149%,2016年危廢許可證僅增加161張。從核準規模來看,危廢核準規模為6471萬噸,其中資源化占比在70%以上,近幾年核準增速逐漸變慢。從企業數量來看,2017年我國危廢處理企業有1809家,其中處理規模在2萬噸以下的企業高達1210家,以中小型企業為主,處理規模在25萬噸以上的企業只有25家。從牌照來看,處理資質在10種以下的企業占比62.3%,而在25種以上的僅有1%,牌照的發放已經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危廢種類繁多,需要不同的處置技術與處置資格。我國目前有479種危廢,涉及到45個行業,而眾多中小公司進場后沒有足夠的技術積累,只能拿到少數種類的資質許可。新固廢法雖然取消了危廢省內轉移審批的有關規定,但由于不同省份間產廢單位與經營單位信息不對稱,各地環境治理水平不一,環境保護屬地化管理等因素,危廢跨省轉移仍采取審批制。危廢項目從審批到投產時間較長,一個項目大約需要3-5年的時間。很多企業從拿到資質到投產仍需較長的等待周期,資金壓力較大。由于上述原因,危廢行業目前市場集中度較低,前十大公司的產能占比不足10%,危廢處置行業的龍頭東江環保核準產能160萬噸,市占率僅為3%左右。受限于牌照發放和產能投放限制,未來有資金優勢的企業將逐步通過并購來成長。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