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養牛產業發展現狀及前景趨勢分析
國內養牛現狀
1.良種化程度不斷加強
隨著外來良種肉牛品種的引進,以及人工授精技術的推廣,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使用良種肉牛來改良當地黃牛。現在東北地區、內蒙地區、西北地區、山東、河南、河北、安徽、江蘇、四川等地已經有較多的改良程度較好的肉牛,湖南、湖北、廣東、廣西、、云南、福建、貴州等地現在也正在加快品種改良的步伐。
2.農村養牛戶不斷減少,而規模化養牛場又上不來
農業機械化的不斷發展,農村早已脫離靠牛耕作,再加之農村環境提高、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現在在農村很少看到有養牛的。農村養牛戶減少的同時,規模化的養牛場卻沒有發展起來,這主要歸于養牛成本高和規模化養殖飼料問題難解決。
3.飼料難解決是制約養牛業發展的一大難題
由于粗飼料資源具有價格低廉、體積大的特點,運輸成本是非常高的,如果從外地購買粗飼料,可能運費價格都有高于粗飼料本身價格,所以粗飼料只能靠當地解決。
肉牛對粗飼料的消耗是非常大的,一頭牛一年要準備6000~8000斤的粗飼料,這相當于3畝地的玉米秸稈。如果養殖100頭牛需要收集300畝地300噸玉米秸稈才可以,而玉米收獲的季節也就1星期左右,如果不能及時收獲,農戶是不等你的,就會直接粉碎在地里面。這樣就要求一天要收獲40~50噸的玉米秸稈。
4.可繁育母牛越來越少,牛犢越來越難買
10個開始養牛的人中,最少要有8個養殖育肥牛。育肥牛相對于繁育牛來說,投資小、見效益快、利潤高,反觀繁育牛投資大、見效益慢、而且利潤還低。所以目前我國養牛業的現狀是可繁育母牛越來越少,牛犢價格越來越高,牛肉缺口越來越大。獸藥代理huobao1866tv,實時資訊盡在掌握。
5、疾病多
很多人還都停留在牛抵抗力強,不生病的觀點上,這個觀點在十幾年前是成立的。現在隨著肉牛規模化養殖、南北流通東西流通的不斷加大,牛的傳染性疾病也多了起來。如果你養牛還認為牛抵抗力強的話,那么只需要爆發一次口蹄疫或者牛肺疫,你就要退出養牛這個行業了。
養牛業的發展方向
1)規模養殖發展是趨勢
實施肉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等項目,支持規模養殖場進行基礎設施標準化改造,提高牛肉綜合生產能力。以飼草料加工、規模飼養、廢棄物處理為重點,研發推廣牛羊設施養殖配套裝備,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養殖效益。
2)高端產品前景看好
隨著國內消費升級的影響,人們更加注重產品質量、口感,中國牛肉消費存在著巨大的潛力,高端牛肉有市場需求和購買力支撐,特別是在人均可支配收入較高的一、二線城市。
3)肉牛產品的綜合開發
發展推廣牛肉排酸技術,牛肉排酸技術是指對嚴格執行檢疫制度屠宰后的胴體迅速進行冷卻處理,使胴體溫度(以后腿內部為測量點)在24小時內降為0℃~4℃,并在后續的加工、流通和零售過程中始終保持在0℃~4℃范圍內的鮮肉。
4)中國傳統肉制品工業化技術的研究
我國具有歷史悠久的飲食文化,一些傳統的牛肉制品因其色、香、味和形獨特而馳名中外,如北京月盛齋的醬牛肉、四川武勝的麻辣牛肉、陜西老童臘牛肉等產品味美可口、食而不膩、回味悠長。但是由于加工技術不規范、規模小,不適合大批量的工業化生產,且中國食品傳統上不講究包裝,衛生條件差,保質期短,不適應現代化的商品國際流通。
5)副產物綜合利用
為了提高肉牛產業的整體經濟效益,我們要對肉牛屠宰后的副產品進行開發利用。肉牛屠宰后的副產品,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可作為動物蛋白開發的重要原料。對可食用的部分,加工成生、熟制品和小包裝的方便食品,或制成食品營養劑。對不可食用的部分,可做皮革、制藥、化工產品、化妝品、飼料添加劑等的原料,進行綜合利用。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