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作為我國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受益于良好的宏觀經濟及資本市場的發展,我國銀行業獲得了快速發展。銀行業作為我國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經濟發展、完善投融資體系的作用顯著。
2013 年至 2017 年中國銀行業人民幣貸款與存款總額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 13.69%和 11.97%,這體現出中國巨大的融資需求和中國的經濟實力。
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我國形成了多層次的銀行業體系,我國銀行業各類機構主要分為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以及其他類金融機構等。
銀行業發展趨勢
隨著國內金融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國內金融體系日趨完善,企業融資渠道日益多元化和多樣化。隨著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日益成熟以及債券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以發行股票融資、發行債券融資等直接融資方式在社會融資規模中日益占有重要地位。企業融資方式的變革,使得銀行的業務結構、營銷模式乃至金融市場格局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1、市場競爭愈加激烈,非銀金融機構參與銀行業競爭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金融改革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以間接融資為主的國內金融體系面臨改變,未來銀行業競爭將呈現主體多元化、邊界模糊、程度加劇的新特征。
2、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愈發受到重視
中小微企業作為吸納勞動力、貢獻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但一直受限于自身資產有限,無抵押品、無法獲取擔保等受到融資難的困擾,但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金融“脫媒”現象日益加速,企業直接融資的比重在穩步提高,大型企業、集團客戶的資金需求會逐漸從銀行融資轉向資本市場,中小微企業成為銀行越來越重要的客戶資源。
3、個人業務需求快速增長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個人消費信貸、個人理財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持續增長,為銀行的個人業務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空間。
4、中間業務日益重要,無風險業務或低風險業務比重增加
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主要是吸收存款及發放貸款,存貸款利差一直是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也是商業銀行經營風險的主要所在。
5、金融創新勢頭迅猛
金融創新是銀行提高資金效率、增加收入的重要來源和渠道,同時,新的金融工具為商業銀行提供了不良資產處置、調整期限結構、加強流動性管理的新渠道,有利于商業銀行降低經營風險。
6、銀行電子化進程加快發展
銀行電子化為銀行提供增值服務、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提供便利,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銀行對包括私人客戶、公司客戶和往來銀行的交易電子化,盡量減少手工操作,提高勞動生產率,改善對客戶的服務,降低銀行的運行成本。
7、資本監管要求趨嚴
中國自成為巴塞爾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成員經濟體以來,資本監管與國際接軌,隨著巴塞爾協議的修訂而修改相關資本監管指標。
8、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對銀行業將產生重要影響
我國于 2015 年 5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存款保險條例》,這將對銀行業產生重要影響。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是中國深化金融改革,引導國內金融機構改變經營方式重要制度安排。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