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健康社區建設短板 非醫療健康服務模式供給落地
《中國健康經濟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階段性成果暨《基于健康保健理論的非醫療健康服務模式及其經濟意義》分課題驗收會日前在京召開。該課題由江蘇省百歲園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承擔,課題負責人劉超教授表示:“希望以課題為基礎,探索打通醫療和非醫療健康服務在社區的銜接,讓非醫療健康供給落地。”
在非醫療健康經濟占比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重要的同時,非醫療健康服務卻依舊缺乏學科理論指導、專業機構執行、市場需求培育、法規政策扶持。尤其是健康社區建設,仍存在短板。這也是《白皮書》課題組委托劉超教授團隊進行分課題專題研究的原因之一。
自2019年9月22日《白皮書》課題啟動以來,課題組多次深入樣本企業調研其在產學研等各方面的情況;疫情期間,課題組多次召開線上會議,圍繞健康養生及健康消費新現象進行研討;而此次驗收的階段性成果,更是聚焦非醫療健康服務模式及其經濟意義,對健康社區建設的路徑及模式進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如果不發展非醫療健康服務產業,健康領域的社會資源配置不充分,人民群眾的健康投資將缺乏合適的消費市場。”劉超介紹,從整體上來說,當前衛生與健康服務體系中,醫療、預防、康復、健康促進與管理等專業機構雖然有了較快的發展,但同時也面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及供需矛盾較大的突出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臨床、預防和康復等醫學專業機構與個體自我保健之間還存在斷層和短板,導致政府政策與學科專業、個人需求與社會資源、醫療服務與非醫療健康服務不能無縫銜接,嚴重影響了衛生與健康服務業的整體效率和效益,嚴重制約了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不斷提升。
針對衛生與健康服務體系中的缺陷,劉超團隊提出了“健康需要健康保健”的觀點,并圍繞補齊斷層和短板,對構建健康保健學理論、學科框架進行了系列研究,進而編寫了《中國健康保健學》。此外,劉超還提出了“組織制定社區健康保健管理服務中心建設標準、服務標準,試點建設社區健康保健管理服務示范中心”等建議。
評審中,專家一致認為,該研究課題在選題方面,立足于健康中國戰略,與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背景緊密結合,并從當前衛生與健康服務體系存在的醫療、預防、康復、健康促進與管理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供需矛盾較大等現實問題出發,展開系統論述,具有針對性。此外,該課題重點從學科視角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將健康保健學與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基礎醫學等學科相結合,分析相互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并開發了非醫療健康保健干預方案及模式,有一定的應用與參考價值。
評審專家還建議在該課題完結后,下一步建立有大數據支撐的健康保健社區平臺,探索標準化、規范化的實際應用。
健康社區建設是健康產業培育、健康理念落地的抓手,也是我國改革開放至今亟須解決的問題。對此,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正中表示,希望下一步在社區實踐中的探索可以更加具象化、具體化、具有可操作性,以便之后進行復制。
目前,《白皮書》課題的研究工作已接近尾聲。借著分課題驗收的契機,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周邦勇透露,《白皮書》將明確怎樣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及非醫療健康服務范圍的畫像,進而支撐“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這一思想。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郝曉寧表示,《白皮書》將實現三個“產出”,即“給政府交份答卷,向人民傳遞期許,為行業樹立標桿”。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