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零部件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6月14日,世界著名航空發動機、安防系統與特殊材料制造商Honeywell集團宣布將于今年9月底之前正式剝離旗下的非核心業務——渦輪增壓系統。剝離出來的渦輪增壓業務將成立新公司,并命名為Garrett。此舉意味著這家全球財富500強公司正式退出低利潤附加值的汽車零部件行業。
霍尼韋爾是全球渦輪增壓行業的老大,從銷售額來看,無論競爭對手還是私募基金,很難一下子拿出幾十億美元的現金來吃掉連年增長的霍尼韋爾增壓業務。從技術角度來看,渦輪增壓已非常成熟,且非常容易被拷貝。綜上兩點,霍尼韋爾只能選擇剝離這塊非核心業務,并集中力量發展航空(利潤率22.5%)、特殊材料(利潤率20.5%)等業務。
隨著電氣化與智能化的發展,汽車工業站上了一個全新的山頭,構筑百年的產業壁壘被劃破,涌現出無數的機遇與挑戰。對于傳統零部件企業而言,科技巨頭、初創企業們虎視眈眈,意欲顛覆并侵吞它們的領地,偏居一隅生產供貨早已難以滿足市場競爭的需要,它們急需作出改變。
汽車工業在過去的幾年中發展非常迅猛,大量的新科技被應用到汽車這個行業中。做好真正的技術,并運用推廣到市場上,這才是高新技術企業的體現。
汽車零部件企業轉型方向
互聯駕乘的解決方案、自動駕駛的解決方案、全新的充電系統。這些技術,正是傳統汽車零部件企業的轉型方向。
相比起智能化仍屬于未來的想象空間,電氣化則是正在發生的當下。2017年,我國電動車銷量達77.7萬輛。按照新能源車發展規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量將達200萬輛。面對如此之巨大的市場空間,傳統零部件供應商摩拳擦掌,加快布局與轉型。
零部件企業轉型的動力不僅僅來自于新技術的快速發展與迭代,傳統業務增長乏力也正在成為這些企業的心頭之患。
全球汽車零部件行業整體營收
預計2025年,全球汽車零部件行業整體營收會超過1.25萬億歐元,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于電驅系統、自動駕駛+駕駛輔助系統以及車聯網的迅猛發展。這三塊業務將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長;相比之下,傳統業務的年均增長率僅為1%。
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銷售收入
根據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汽車零部件制造行業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銷售收入32117億元,同比增長10.47%。預計2018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市場營業額增速將達到7.1%,營業額預計將達到40047億元。2012年至今,我國零部件制造業產值占汽車總產值的比重保持在40%左右。
在自動駕駛傳感器與控制器的市場中,大陸集團將博世列為最強勁的競爭對手,電裝、奧托立夫緊隨其后。據悉,博世2016年在該領域就已經實現35億歐元的銷售收入,作為分庭抗禮的對手,大陸集團投資自動駕駛也于2016年為其帶來了30億歐元的收入。
汽車產業或整個大出行產業,是一個很大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完全可以容得下好幾家企業,容下一整條產業鏈,不同類型的公司,會根據不同的需求,做不同的方案。這是多模式、多場景的,一定不會出現某一方案一統天下的局面。所以,未來會是不同的方案不斷磨合,以達到供需雙方都比較滿意的解決方案。而這些方案本身,可能并不是由一家公司從端到端來完全地提供。
產業鏈上的共存帶來了合作的可能性,而激烈的競爭則詮釋了合作的必要性。用經明的話說就是“和不同的企業進行合作,才會獲得不同的優勢。
零部件投資整車企業,首先可以掌握下游制造業,提升對電池企業生產、配套技術;其次,可以實現更強的合作關系。畢竟,動力電池是戰略資源產品,需保證強有力供需關系。
不難發現,無論是傳統主機廠,還是造車新勢力,甚至是斑馬這樣的第三方科技公司,傳統零部件巨頭的業務領域已經逐漸延伸到方方面面。他們明白,這年頭的競爭,拼的就是綜合實力,而單兵作戰的模式幾乎已經被證偽。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