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行業有哪些?
電子信息行業是指以電子信息技術為核心,以電子信息產品和服務為載體,為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支撐的產業。電子信息行業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信息服務業和信息開發業三個子行業,涵蓋了計算機、通信、網絡、軟件、數據庫、電子出版等多個領域。
2023年,電子信息行業將面臨國內外市場需求復蘇、技術創新加速、數字化轉型深入等多重機遇,同時也要應對國際競爭加劇、產業鏈安全風險、綠色發展要求等多重挑戰。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ICT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助推現代化建設開新局》,2023年電子信息行業的發展趨勢及熱點領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ICT技術紅利持續釋放,謀篇布局未來發展空間。ICT產業將加快關鍵技術自主創新突破、推進技術向產業端轉化,拓展新的增長空間。預計未來3年ICT產業收入年均增長速度為9.9%,其中,電子信息制造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軟件業收入增速回升,電信業推動5G與千行百業加速融合,互聯網業務收入增速回升。同時,一批未來產業也在謀篇布局之中,預計到2030年,未來產業規模將超過1.5萬億,并在后續呈高速發展趨勢。其中,ICT相關領域將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底座基石。
- 行業個人雙輪驅動,5G規模發展加速推進。當前中國在5G技術研發、網絡建設和應用發展均處于全球領先。在未來三年內,將推動5G-Advanced(5.5G)技術產品研發商用,實現5G個人應用創新突破和行業應用形成規模。預計2025年,5G用戶將超過56%,5G在國民經濟大類中的行業應用超過90%。5G-Advanced商用將進一步提高支持行業的網絡確定性、定位等能力以及實現智能化、增強寬帶,不斷拓展5G空天一體、無源終端物聯網等應用新場景。
- 信息網絡協同融合貫通,自智技術加快應用落地。云網協同、泛在連接、網絡確定性、智能化、安全可信、高速傳輸引領未來網絡技術方向。未來三年F5G不斷向F5.5G(F5G-Advanced)演進,實現萬兆入戶。算網融合發展將經歷算網協同、算網融合到算網一體三個階段。當前正處于算網協同向算網融合發展的階段,預計到2030年將實現設施、技術、運營、服務的體系化融合貫通。從技術趨勢看,單純由數據驅動的深度學習技術無法滿足電信網絡要求的高可靠高可信,下一步網絡智能技術將向多源融合智能發展,將基于數據的AI模型與基于專家經驗的知識圖譜技術以及網絡數字孿生技術相結合,支撐網絡向更高等級自智能力發展。
- 先進計算創新模式升級,算力供給能力大幅提升。當前算力作為新生產力已成為普遍共識,先進計算以系統化創新加速算力升級進程,更強調包括先進工藝、多架構芯片、軟硬協同、算存聯一體、云邊網端協同等在內的多維度、多要素系統級協同優化,量子計算、光計算等非馮計算也將保持體系化創新,并逐步探索與經典計算的融合發展。先進計算改變了創新模式,擴展了創新重點,極大得提升了算力供給能力,一是性能更強,超算、智算分別進入E級和10E級時代。二是規模更大,中國算力規模增速超過全球水平。三是功耗更低。同時,先進計算也有助于實現包括時延、可靠性等更多細分的算力供給的實現。未來三年,先進計算仍處在穩步升級迭代中,也將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生產力潛力,可更高效地支撐包括電信、金融、制造等在內的行業數字化發展,并顯著拉動數字經濟及GDP發展。
- 大模型驅動AI技術突破,應用能力邊界不斷拓展。近年來,大規模預訓練模型(也稱為大模型)在性能和工程應用上顯著進步,成為推動人工智能取得新突破的主要重要路線。從技術角度看,大模型將持續提升人工智能研發部署等技術水平,推動人工智能從可用技術向好用的基礎設施演變。同時,大模型背后的技術也將加速演變,多模態、強算力和知識增強等技術將讓大模型的性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從應用角度看,大模型的發展將進一步拓展人工智能應用的能力邊界,不斷催生新模式新業態。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模型將提升人工智能感知、認知和生成能力,例如盤古在工業PCB板質檢可提升14%的準確率,Meta NLLB能支持200種語言翻譯。二是大模型有望在基礎科學領域取得更多突破,例如DeepMind的AlphaFold2可分析楔入細胞膜中的蛋白質結構,還解開了蛋白質折疊問題。
- 智能制造向縱深發展,工業互聯網成為關鍵路徑。數字化轉型保持高速增長,2022年全球數字化轉型支出預計18000億美元,未來五年平均增速16.6%。中國數字化轉型支出預計3265億美元,未來五年平均增速18.8%,超過了全球平均水平。工業互聯網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路徑,持續創新發展,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超過4000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2025年達到1.5萬億,占GDP比重達到1.5%。工業互聯網將向縱深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工業互聯網平臺將向智能化、開放化、生態化方向演進,實現從數據采集、分析、應用到價值創造的全鏈條賦能。二是工業互聯網網絡將向高速、高可靠、高安全方向發展,實現從工廠內部到跨地域、跨行業的全面互聯互通。三是工業互聯網應用將向智能制造、智能服務、智能管理等方向拓展,實現從單一場景到多場景、多維度的全方位覆蓋。四是工業互聯網安全將向全生命周期、全要素、全過程方向提升,實現從單點防護到多點協同、多層次的全面保障。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