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明晰智慧化和集約化為主要方向
代表性國家冷庫容量高,我國奮起直追
據國際冷藏庫協會公布的數據,截止至2016年美國、中國和印度冷庫容量排名世界前三,其中印度冷庫容量最高達到141百萬立方米,占世界冷庫容量的23.50%;美國冷庫容量規模其后118百萬立方米,占庫存總容量的19.67%;而我國隨著近幾年冷鏈物流業務的發展,至2016年冷庫容量達到107百萬立方米,占比為17.83%;據統計,前三個國家冷庫總容量占比超過50%。
隨著冷鏈物流逐漸升溫,與之配套的基礎設施也得到快速發展。冷藏車數量快速增加,冷庫增長速度更是突飛猛進。據有關協會組織統計顯示,在2010年國家發改委出臺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中,我國冷庫總容量為880萬噸,2017年我國冷庫總容量為3610萬噸。伴隨著冷庫的大量新建,近幾年冷鏈物流園區成為一個蓬勃發展的新興事物。
一、冷鏈物流園區發展矛盾
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跟風建設后,一些冷鏈物流園區在實際運營中出現了各種問題,收回投資的前景渺茫。比如脫胎于農批市場的園區已不適應社會發展,比如認為冷鏈等同于冷庫的園區陷入了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如此種種,不逐一而論。
目前,冷鏈仍然是充滿前景的新興投資領域。黨中央、國務院和相關部委每年都出臺多項支持冷鏈發展的相關政策意見,大量投資基金看好冷鏈領域,不少大型國企、央企和房地產企業轉戰冷鏈市場。
然而,冷鏈物流園區建設的難度依然存在,并且越來越大,主要體現在:
一是土地資源逐年緊張,尤其是靠近城市消費區的優質物流用地,越是需要物流配套的大城市(比如北上廣),越是土地緊張,物流中心年年外遷;
二是冷鏈基礎設施投資重,同樣面積,低溫大約是常溫投資的3倍;
三是冷鏈建筑形式與業務類型密切關聯,建筑一旦定型,日后運營的業務類型難以轉變,冷鏈運營的風險大;
四是冷鏈建筑建設和運營的專業性強,需要耗費時間積累;
五是政府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日益嚴格,相關的冷鏈物流建筑要求越來越高。
如何順應發展趨勢又克服難點,建設一座運營良好、盈利可期、發展可望,滿足不同客戶需求和社會居民生活需求的冷鏈物流園區?這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本文作者認為“共享生態”將是未來冷鏈物流園區的重要發展趨勢。

二、共享生態的冷鏈物流園區特征
從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共享雨傘等共享經濟新形態不斷涌現之后,“共享包裝”、“分享產能”、“共享工廠”等新型生產模式也隨之走熱,“共享”概念鋪天蓋地走進公眾的視野。

物流領域的“共享”模式益處多多,但要真正實現并非易事,“共享”背后是復雜生態圈的有效集合。作為具有“共享生態”的冷鏈物流園區,筆者認為應該具備以下特征:
一是占地面積較大,少則上百畝,多則上千畝,通常有數棟物流建筑。適宜本文所提“共享生態”的園區地理位置,通常靠近城市消費區,交通網絡密集。
二是園區內進駐了多家具有上下游業務關系的冷鏈主體,比如第三方冷鏈物流服務企業、食材貿易企業、連鎖零售企業、電商企業、餐飲企業、食材加工企業、設備租賃企業等。
三是“共享生態”的冷鏈物流園區應是以物流業務為核心進行上下游整合的模式。比如城市配送業務,可集合連鎖零售企業、電商企業、餐飲企業等城市冷鏈物流終端的配送,以城市配送業務為鏈接點,可整合低溫倉儲、少量常溫倉儲、分揀、流通加工、運輸等相關物流業務。在共享物流服務的支持下,可引入共享中央廚房業務,為餐飲企業提供標準的加工場地和統一的物流服務。集合了餐飲、電商、零售等流通終端企業后,同時可引入食材貿易企業,也可開展區域集貨、分撥等干線物流業務。
中央廚房、食材加工、食材貿易等業務引進順序與有無,可根據園區實際情況調整,但物流業務必須為核心,作為連接上下游企業和多元化業務開展的關鍵點。
四是園區內業務多元化,除上述具有上下游關系的多種業務模式外,還具備多項衍生配套業務。比如設備租賃與共享,典型的例子如托盤、周轉箱和叉車等物流設備;比如供應鏈金融、原材料委托采購等。
三、冷鏈物流園區“共享生態”模式的優勢
當下冷鏈物流園區普遍存在“運營難”、“用地貴”、“落地難”和基礎設施投資不足的問題,在共享生態模式下,冷鏈物流園區將真正地發揮出集約優勢。具體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優勢:
一是節省基礎設施投資,降低成本,提高盈利率。現代化的、比較高標準的冷鏈投資,包含建筑和設施的條件下,通常在每平方米6000元上下,大約是常溫物流的3倍,多數中小型企業難以接受。而在共享園區里,企業以租賃和外包的方式可以容易獲得冷鏈服務,節省了基礎設施投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盈利的可能性。
二是共享生態模式的冷鏈物流園區能夠高效率整合資源,提高運營效率。建設園區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整合資源,淺層次來講,即是同類或類似的企業集中在一起,共用水、電、氣、通信、交通、銀行、工商稅務、辦公、飲食等配套設施,方便政府和園區管理;深層次來講,實現供應鏈資源的整合,同類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聚集在一起,業務互相協作,共享物流配送、倉儲、采購等供應鏈核心功能,提高運營效率;遠景來看,通過園區實現單點供應鏈資源整合后,就為網絡布局的復制、大數據的挖掘和應用提供了基礎,進一步整合社會供應鏈。
三是產業集群效應。汽車制造產業集群、電子產品產業集群等,是我們所熟悉的產業集群類型,在冷鏈物流領域,建立了“共享生態”的冷鏈物流園區也同樣易實現產業集群效應。
產業集群實際上是某種產品的加工深度和產業鏈的延伸,也是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其核心是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產業的高集中度。實現冷鏈物流產業集群,首先可以大幅度提高區域冷鏈物流效率。大量冷鏈相關企業集聚在一定區域內發展,可以共享分工協作而帶來的高效率。其次,可以產生滾雪球式的集聚效應,吸引更多的相關企業到此集聚,擴大和加強集聚效應。第三,可以促進集群內新企業新業務的快速衍生與成長。比如供應鏈金融業務、設備租賃業務、檢測與研發業務等等。
四是便于政府監管。冷鏈物流與食品安全緊密相關,食材加工、中央廚房等更是直接關系食品安全。基于我國政府對食品安全越來越嚴厲的監管形勢,未來從事食品加工和物流的門檻必然會提高,當下散亂的生產和物流將會走向一定程度的集中化。“共享生態”模式的冷鏈物流園區正好契合這一監管形勢。地理位置的集中,統一規范的園區管理都是方便監管的有力條件。
四、“共享生態”模式的實現難點
共享生態模式是冷鏈物流園區的發展趨勢,但在實現過程中需要克服以下難點。
一是啟動投資大。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屬于重資產投入,冷鏈物流園區的投資又是重中之重,而要形成“共享生態”模式冷鏈物流園區更是需要一定的面積和規模,投資起步以億計,數十億也不罕見。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或者政府主導投資,難以啟動項目。
二是園區內不同業務的選擇和啟動步驟很重要,這是園區建成后良性運營的關鍵點之一。城市配送、多溫層倉儲、區域集貨、中央廚房等園區核心業務,哪些先啟動,哪些后啟動,哪些同步啟動?供應鏈金融、設備租賃、食材貿易等衍生業務,需要如何選擇?不同的冷鏈物流園區自身條件和應對的市場有區別,不盡相同。
不過通常來說,共享生態模式冷鏈物流園區以滿足城市居民冷鏈服務為定位,城市配送為必不可少的核心功能,以城市配送為切入點,具備常低溫等多溫區倉儲、分揀集貨等物流功能,食材加工、中央廚房、區域分撥、供應鏈金融、設備租賃、食材貿易等功能隨園區不同情況確定。
三是冷鏈物流園區的共享生態模式需要有力的統籌管理團隊和運營團隊才能最終實現。共享生態模式是一系列基于當前冷鏈物流發展情況和未來趨勢,以核心配送物流業務為紐帶,串聯多種物流業務與緊密相關的加工類業務,并配套和衍生出金融、租賃、信息平臺、研發等多種業務模式。入駐主體的多樣化和業務復雜化,對管理和運營團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團隊處理好各類業務的適用性和不同業務之間的銜接性。團隊無力,仍然無法發揮出共享生態的優勢。
四是共享生態屬于新興模式,需要大力的市場推廣和教育,提升客戶對共享生態模式的理解和接收度。推動共享生態模式冷鏈物流園區,是城市發展和居民生活服務的必然要求,是整合資源、集約經營、提升效率的關鍵手段,是冷鏈物流行業取得飛躍發展的重要步驟。以單點共享生態冷鏈物流園區的實現為起點,全國布局成網,同時整合和挖掘大數據資源,將真正實現全社會冷鏈物流資源的整合和行業整體效率的提升。
物流業市場集中度增加,企業整合擴張發展
中國物流產業目前正處在“物流硬件升級階段”末期和“物流成本管理時代”初期的發展階段。
具體來說,隨著中國產業結構日益走向規模化和專業化的格局,伴隨信息技術的大量應用、電子商務的興起以及對成本控制要求的提升,物流行業進入整合階段,從無序走向有序,各種新的業態也開始涌現,例如供應鏈管理、整車零擔運輸等等,也涌現出很多具有很強競爭力和成長能力的公司。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目前大量優秀公司尚未上市,因此某種意義上說,優異的具備非常高成長性的投資標的相對不是很多,因此更多的從行業驅動力來看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及在現有的公司中發現未來能夠突破的公司。
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觀點:未來發展趨勢明晰智慧化和集約化為主要方向
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冷鏈物流系統化和信息化的發展將在現階段的基礎上繼續深化,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同時,隨著資源共享共用理念的提出,作為能夠提供冷鏈物流運輸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夠專業的提供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務,其具有整合資源、合理有效控制物流成本、減少食品周轉時間等優勢。
目前,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專業的物流服務已形成規模,這有利于物流服務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運營效率等。未來冷鏈物流由單獨的冷鏈物流中心,逐步轉變為第三方冷鏈物流中心的獨立投資者,降低了物流費用,提高了物流效率。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