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行業是否即將迎來一輪“整合潮”?
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產業鏈包括上游污水處理科研、規劃設計,中游污水處理設備制造、采購及工程建設以及下游的運營、管理、監督和維護。
上游專利申請增速波動
污水處理產業鏈上游包括污水處理產業的科研、規劃設計等。科研指污水處理產業中若干環節的研究,技術、工藝、專利等;規劃設計主要包括城市給水工程規劃、城市排水工程、再生水利用規劃、城市節水規劃、防洪與雨洪利用規劃、水資源戰略、水資源管理體制和制度以及水資源的權屬管理等內容。
距離打響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已過1年有余,污水處理行業正處劇變之中,洗牌已拉開序幕——即便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但開工潮并未如期涌現,水處理裝備制造、PPP項目頻頻降價……是“暖春”將至還是優勝劣汰后實現整體升級,“黃金期”下的污水處理又將走向何方?
《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后,整個污水處理行業似乎蔓延著樂觀情緒,而3月以來接連出現的黑臭水體專項治理行動、長江經濟帶沿岸修復等,某種程度上更加大了這種感覺。有趣的是,近年來隨著消費需求側結構變化,曾經主流業態正在衰退,因填補空白而存在的非主流業態卻走出一道反周期行情。截至發稿前,業內更樂于將污水處理定義為具有2.5萬億的產業蛋糕。
污水處理行業是否即將迎來一輪“整合潮”?此前,污水處理產業需求不斷增長,市場集中度不高加上產業門檻偏低,在利好政策和旺盛市場需求帶動下,投入較少即可較高,也吸引了批量“賺快錢”的投機者進入,其中黑臭水體治理問題尤多。與此同時,同質化產品的擴充,已經導致項目開發成本上升,水環境治理綜合服務和工程運維成本增加,非技術成本反而降不下來。
多位受訪者指出,真正由業態格局釀變引發的中小企業整合潮或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隨著下半場考驗正式來臨,終端企業將最先堅持不住。”某污水處理行業資深從業者進一步解釋道,“整合潮可能貫穿第三、四季度,甚至延續至2019年上半年。”他認為,一些不具備核心技術、尖端人才、戰略布局拖沓的中小企業,將最先受到沖擊甚至于直接出局。
行業進程可能會受技術、產業以及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但這其中,消費者是核心。最主要的原因是需求側發生變化,即主力的消費群體發生了變化,現在的污水處理市場要求便捷、產品精細化和高端化,以往粗加工模式與時下需求顯然不匹配。有業界人士甚至判斷,受市場競爭、成本上升及經營利潤下降等各因素影響,傳統水處理裝備制造的領導地位將一去不返,且還可能趨向下滑通道。
高效產能擴張也會淘汰掉低效產能,現在只是加速了淘汰過程。未來三年內,整個污水處理產業尤其是污水處理設備制造端或將迎來更為嚴峻的考驗,這是污水處理趨向高質量發展前,最后擠水分的過程。某國內大型污水處理裝備制造商企業負責人認為,這個過程是污水處理行業整體提升,迎接供給側變革的必然環節。
污水處理春天的到來有兩個標志——駛入市場化軌道和去補貼。跳出圈子,污水處理行業精細管理和成本控制潛力巨大,在一系列舉措帶來的洗牌過程中,不乏會有新秀產生。另外,政策也在引導企業加速技術攻關。迄今很多企業在迅速完成轉型或者謀求新突破口,誠如展開全產業鏈和關鍵技術的聯合攻關。
不過,隨著環境監管及消費結構的變化,污水處理行業的“黃金時代”剛剛開始。顯然,無論是資本還是水環境治理企業都意識到,該領域跑馬圈地的黃金時代正在到來。能夠搶占先機而后立穩腳跟的行業翹楚,正在定義污水處理領域新的排行榜。未來3-5年,污水處理行業的整合、重構必然會成為趨勢,恒者恒強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根據住建部最新發布的城鄉建設統計公告顯示,2016年,中國城市污水處理率提升到了93.44%,這說明了中國對污水處理的逐漸重視。根據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政策,要求到2020年,中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水平。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未來中國污水排放量也將隨之增大,在污水處理率與污水排放量雙增的有利條件下,污水處理能力得相應地得到提高,中國水污染防治專用設備行業將迎來一個上升的發展時期。
下游PPP模式需求增長
污水處理產業鏈下游是指污水處理工程或設施設備投入運營之后的運營、管理、監督、維護等以及其他管理性質工作,屬于服務業的范疇:如污水處理設施的服務外包,多種形式的委托經營等工作。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