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藍皮書:五大生物技術領域將成為未來產業發展重點
生物醫藥產業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隨著中國及全球中低收入國家和中高收入國家人口的增長,大量的人均健康需求將被釋放,為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增長動力。Evaluate pharma 2017醫藥市場報告預測,未來5年,全球處方藥市場將以6.5%的復合增長率穩步增長,2022年可達1.06萬億美元,其中生物制品將穩步增長,2022年將占有醫藥市場30%的份額,達3260億美元。
“三駕馬車”驅動醫藥市場發展
當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作為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正呈爆發式增長,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6%,位列全球第一。未來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還將持續增長,發展潛力巨大,市場驅動力主要來自政策扶持、技術創新、資金涌入三大層面。
1、政策紅利推動持續增長
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主要為政策導向,近幾年生物醫藥產業重磅政策不斷推出,包括“十三五”、“健康中國2030”、中國加入ICH、MAH試點落實、精準醫療戰略規劃、36條《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分級診療戰略等政策,同時國家雙創計劃加速落實,促使國內生物醫藥產業新成立企業數量在2015年、2016年達到巔峰。
表:國家生物醫藥產業重點政策匯總


我國通過政策調控大力加強產業配套資源投入、完善體制機制建設,以此推動重點領域集中式快速發展,緊跟國際步伐。從產業細分領域來看,政府出臺了《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等政策明確未來發展重點領域,包括基因治療、免疫治療等技術;從體制機制來看,隨著《“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的通知》等政策的出臺,幫助審批流程加快,尤其在臨床急需疾病領域;從配套資源來看,《促進生物醫藥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的出臺,生物醫藥產業資源投入逐漸增加,特別是在創新藥、精準醫療等領域拔得頭籌。
2、技術創新引領
隨著生物技術產業平臺與配套產業設施的逐漸發展和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生物醫藥產業企業研發實力大幅加強,多項技術躍居世界前列。如腫瘤免疫療法,南京傳奇生物科技在2017年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公布了其CAR-T療法的數據;在干細胞研究領域,我國也已經躍居世界前列,個別方向處于“領跑”地位,2016-2017年間,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支持的項目團隊,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細胞》雜志及其系列子刊上,就發表了40余篇文章。
此外,近年來隨著國內生物醫藥產業爆發式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在急劇增加。據醫藥英才網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4月末,高級生物研發人才招聘需求同比增長11.7%。據了解,目前全國生物醫藥研發力量有100余萬人,其中30%是近幾年從海外歸來的精英。
表:中國生物醫藥產業部分優秀海歸領軍人才

數據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3、大量資金涌入醫藥市場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生物醫藥市場規模為1211億元,到2016年達到了1344億元,2017年約為1458億元,成為拉動全球醫藥市場增長的重要推力。
巨大的市場潛力必然會引入資本的追逐。根據火石創造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生物醫藥領域共發生融資事件461次,披露具體融資金額的有287起,總金額達到563.6億元人民幣。其中,生物藥/制品領域47起,總金額174.8億元人民幣;醫療器械領域68起,總金額130.3億元人民幣;醫療服務56起,總金額133.2億元人民幣;精準醫療68起,總金額48.2億元人民幣;體外診斷81起,69.7億元人民幣;人工智能與醫療大數據66起,總金額36.4億元人民幣。

圖:近幾年中國生物醫藥項目累計VC/PE投資金額

圖:2017年中國生物醫藥領域融資情況
數據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此外,制藥產業的大規模業務重組,以及包括仿制藥企業在內的業務整合需求將給未來并購交易活動帶來強大動力。通過投資并購、資產重組、發行股票等多樣化資本運作方式,提升醫藥工業與商業的集中度,推動創新藥研發、高端醫療器械、互聯網醫療等新興領域崛起,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表:近年生物醫藥企業兼并收購一覽表

數據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新經濟、新技術推動醫藥新業態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步入了新的階段,未來政策導向在鼓勵和支持創新,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層面不斷深化,引導行業良性循環發展。在這個宏觀背景之下,生物醫藥產業正呈現出新技術驅動創新、數據聯通產業上下游的創新態勢。
一是“新技術推動產業跨界融合”,與傳統仿制藥、化藥技術不同,創新性技術不斷涌現,帶來新的治療、預防方法,也帶來診斷與治療一體化融合進程;
二是“數據化健康管理模式逐漸實現”,健康大數據等技術快速發展為數據化健康管理提供技術支持,可穿戴設備等數字化診斷、檢測設備為疾病診斷提供海量數據支持,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為疾病智能診斷提供無限想象;
三是“大健康產業邊際持續擴大”,疾病早篩技術、互聯網醫療等技術發展為生物醫藥產業突破診斷、治療環節拓展至預防、康復環節;
四是“新模式改變健康產業業態”,互聯網醫院等新興業態改變人民群眾就醫方式。CMO、CRO等產業的發展為產業降低成本與風險提供新模式。同時,新零售模式以互聯網為載體,運用物聯網等技術手段,打造以數據流為基礎的供應鏈體系,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
此外,從過往的資本投入上可以看出,我國投資機構緊跟國際熱潮,集中風口于創新類腫瘤治療及藥物、基因診療產品及服務、植入介入醫療產品等領域。《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藍皮書(2017)》顯示,中國這五大生物技術領域將成為未來產業發展重點:
一是“新型疫苗和改造傳統疫苗”,我國為世界上疫苗使用量最大的國家,目前我國仍然大量使用50 年前甚至更早研發的疫苗,因此發展新型疫苗和改造傳統疫苗是必然的趨勢;
二是“抗體藥物和蛋白質藥物等生物技術藥物的產業化”,在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發病率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生物技術藥物已經成為全世界藥品增長最快的藥物;
三是“重大疾病診斷和檢測技術的研究與產品開發”,SARS、禽流感、結核病、艾滋病以及甲型H1N1 流感等疾病的爆發流行,將會促進診斷技術及相關產業的發展;
四是“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生物治療技術”,基因治療和細胞治療技術的研發是近兩年全球范圍內最火熱的領域,目前我國有6 項干細胞治療產品在開展不同階段的臨床試驗,核酸藥物研發與世界保持同步;
五是“再生醫學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我國因創傷、疾病、遺傳、衰老等因素造成的器官缺失很多,再生治療和康復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預計可培育500 億元規模的市場。
國家政策對自主創新鼓勵力度正不斷加大,從“十一五”時期的以仿制為主,到“十二五”時期的自主創新,再到現在“十三五”的實現蛻變,正是基于強力的產業創新扶持政策紅利如《“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等,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在部分高精尖領域已實現與全球領先地區處于基本同步狀態,如PD-1、CAR-T、IDO抑制劑、iRNA等領域。
更多相關生物醫藥行業報告、生物醫藥商業計劃書、生物醫藥可行性研究報告、請關注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