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汽車電機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汽車電機按照用途差異為汽車發電機和微特電機:汽車發電機是汽車電氣系統的核心,負責汽車供電,其功用是在發動機正常運轉時(怠速以上),向所有用電設備(起動機除外)供電,同時向蓄電池充電。理論上一臺汽車對應一臺發電機,汽車發電機主要由定子、轉子、端蓋及軸承等部件構成。汽車微特電機是汽車中的關鍵元件,主要分布于汽車的發動機、底盤、車身三大部位及附件中,系汽車動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汽車發動機部件上的微特電機,主要應用在汽車起動機、電噴控制系統、水箱散熱器及發電機中;汽車底盤車架上的微特電機,主要應用在汽車電子懸架控制系統、電動助力轉向裝置、汽車穩定性控制系統、汽車巡行控制統、防抱死控制系統及驅動動力控制系統中;汽車車身部件上的微特電機,主要使用在中央門鎖裝置、動后視鏡、自動升降天線、電動天窗、自動前燈、電動汽車座椅調整器、電動玻璃升降器、電動刮水器空調系統、電子車速里程表等;汽車附件上的微特電機,主要應用于吸塵器、充氣機、氣泵、拋光機、動座椅按摩器等裝置。
全球汽車產銷量增長穩健,汽車定、轉子市場空間大。全球汽車產銷量從 2005年的 6000 多萬輛增長到 2016 年的 9000 多萬輛;而我國汽車產銷量從 2005 年的 500 多萬輛增長到 2015年的 2400 多萬輛。2016 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比上年分別增長 14.46%和 13.65%,產銷再創歷史新高,延續保持增長態勢。中汽協預測,整體汽車市場將保持謹慎樂觀態勢,2017年中國汽車全年銷量為 2940 萬輛(其中國內銷量 2865 萬輛,出口銷量 75 萬輛),增速約為 5%,汽車市場空間依然較大。
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發改委分別于 2015年4月22日、2016年12月30日分別印發《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提出2017-2020年除燃料電池汽車外其他車型補助標準適當退坡,其中:2017-2018 年補助標準在 2016 年基礎上下降 20%,2019-2020年補助標準在 2016年基礎上下降 40%, 地方補貼不得高于中央補貼的50%, 同時從整車能耗、續駛里程、電池性能和安全要求等方面提高財政補貼門檻。此次國家補貼下調,加大整車企業降本壓力,未來或不斷將壓縮成本向上游電池、電機控制和原材料等領域傳導,以促進新能源汽車健康持續發展。2016 年 8 月,發改委下發《新能源汽車碳配額管理辦法》意見稿,明確規定應根據承擔的新能源汽車比例要求上繳新能源汽車碳配額總量,既可以通過生產和銷售達到,也可以通過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向有多余配額的企業購買。
2016年9月,工信部下發《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對乘用車企業同時提出了平均燃料消耗量達標與新能源汽車生產比例達標兩個考核指標要求,設立了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和新能源汽車積分兩種積分制度。碳配額與雙積分制度的提出,建立長效發展機制,旨在財政補貼退出以后以更加長遠健康的方式保障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空間,促進行業有序發展。
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猛,十三五期間驅動電機市場規模達千億。根據顯示,2014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 7.5萬輛,同比增長 324%,其中純電動汽車銷售 4.5萬輛,同比增長 208%,插電式電動車銷售 3 萬輛,同比增長 878%;2015 年新能源汽車銷售 33.1 萬輛,同比增長 3.4倍,其中純電動汽車銷售 24.7 萬輛,同比增長 4.5 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售 8.4 萬輛,同比增長 1.8倍;2016 年新能源汽車全年產銷分別為 51.70 萬輛和 50.70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51.7%和 53%,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為 41.7萬輛和 40.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63.9%和 65.1%,插電式電動車產銷分別為 9.9萬輛和 9.8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15.7%和 17.1%。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產業政策不斷完善和細化,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坡,碳配額積分,油耗積分將從供給端引導行業走向健康的發展軌道。 《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以及《“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 202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當年產銷量 200 萬輛、累計產銷到達 500 萬輛,如果按照每臺新能源車驅動電機價格 2 萬元估算,十三五期間五年內市場規模在千億元以上。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