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我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垃圾無害化處理主要分為焚燒、填埋、堆肥三種方式。焚燒具有處理效率高、占地面積小、對環境影響相對較小等優點,是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
2004-2015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廠從54座增加到220座,增長了3.07倍。日處理能力從1.7萬噸增長到21.9萬噸,復合增長率達26.2%,年實際處理量從449萬噸增長到6715.5萬噸,復合增長率達26.9%。
垃圾焚燒發電屬于國家政策鼓勵發展的行業。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面臨的環境問題日益嚴峻,國家將建設“生態文明”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包括垃圾處理在內的節能環保行業位居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在我國人均占地面積較小的背景下,垃圾焚燒發電是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
由于垃圾焚燒發電前期投入大、運營成本較高,國家從上網電價、稅收等多方面出臺了優惠政策,有力促進了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快速發展。
作為環保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上游行業包括垃圾處理及發電設備(如焚燒爐、煙氣處理系統、汽輪發電機組、余熱鍋爐等)的供應商等。此外,地方環衛部門向垃圾焚燒發電企業提供垃圾。下游行業主要包括地方政府部門及電網公司。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向地方政府提供垃圾焚燒處理服務,并收取垃圾處置費;向電網公司提供電力,并收取發電收入。
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的垃圾焚燒處理占比仍相對較低。日本在1998年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比例已經達到了80.4%。挪威、比利時等歐洲國家的垃圾焚燒處理比例均超過了70%。我國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并明確要求加快城鎮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完善收運系統,提高垃圾焚燒處理率,做好垃圾滲濾液處理處置,因此,我國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將在“十三五”期間將保持快速增長。
新思界發布的《2017-2021年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市場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預計到2020年,我國垃圾焚燒處理率將達到50%,市場投資空間、建設空間約在1000億元左右。
新思界行業分析人員表示,隨著環境形勢的日益嚴峻,國家多年來加大對垃圾焚燒行業的監管力度,行業法律規章制度的建設也取得了重大成就。近年來,國家和各省地方政府先后制定或修改了一批環境保護和垃圾焚燒的法律法規,規范行業內企業的生產行為,日趨完善健全的法律體系為垃圾焚燒行業的良性發展創造了有序的市場環境,未來我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