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疫情和無抗養殖 將決定生豬養殖的發展方向
現在養豬環保壓力大、疫情頻發、減抗禁抗后的疫病預防這三大難題,讓養豬人對養豬有種“想說愛你不容易“的感覺。也就是說環保、疫情和無抗養殖將是決定生豬養殖發展方向的三要素。
環保
早些年為了經濟的發展,部分地區的環境就成了經濟發展的犧牲品。2013年的黃浦江事件將國內畜禽養殖的環保問題推向了風口浪尖,再加上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漸增強,環保問題儼然成為了社會的民生問題。
農業部(現農業農村部)在2016年4月20日發布了《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了養豬區域的劃分,廢棄物綜合利用等養豬環保問題的解決意見。并在2016年底,國務院發布通知要求在2017年底各地依法關閉和拆遷禁養區的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專業戶。各級地區也相繼劃定禁養區并出爐了拆遷時刻表,也就掀起了國內畜禽養殖的拆遷風暴。
現已是2018年9月,環保拆遷已經搞了接近3年的時間,雖說環保治理及禁養區的劃分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畜牧養殖業的門檻,促進了整個養殖行業的發展,但是也有全面禁養、一禁了之等不和諧的做法,損害了部分養殖戶的權利。
站在整個養豬層面,養豬想向上更高一層次發展,就必須建立標準化養豬場,這對養殖技術和資金實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來看禁養區劃定只是整個養殖行業發展的第一步,待規模化養豬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國家勢必會對養殖業提出更高的環保要求,才能真正實現養豬的可持續發展。
養殖戶面對層層加碼的法律法規,越來越嚴厲的環保治理力度,順應環保要求,走可持續發展養殖道路已是必然,為了解決養豬環保問題,各地也積極尋找推廣適合不同地區的養豬模式:異位發酵床養殖模式,公司+農戶的養殖模式,農戶與企業合作家養土豬的模式,散養戶升級為種養結合循環農業模式等多種養豬模式也都得到了認可。
減少養豬污染并不是簡單得全面禁養、一禁了之,而是需要正確的引導養殖戶朝科學合理的方向發展,探索更多符合綠色發展的養豬模式,因地制宜選擇相應養豬模式,在滿足養殖戶基本權利的條件下實現可持續發展。
疫情
從2016年高熱病至2018年7月,十幾年的時間我國并未發生大的疫情,主要以五號病、偽狂犬、藍耳病、豬丹毒等散發疫情為主,這與整個養豬行業養殖技術越來越高密不可分。
可從今年8月以來,遼寧沈北新區、河南鄭州經濟開發區、江蘇連云港海州區、浙江溫州樂清市以及安徽蕪湖南陵縣先后發生5起非洲豬瘟疫情,此次是非洲豬瘟首次傳入我國,是繼2006年高熱病之后的又一大疫情。
雖說非洲豬瘟不屬于人獸共患病,并不會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直接威脅,但是非洲豬瘟是世界范圍內養豬業重點防范的疫病,對養殖業威脅巨大。而且目前我國的病毒污染面尚不明確,而我國周邊國家非洲豬瘟疫病長期流行,再加上該病目前尚無有效藥物治療,也無有效疫苗預防,后期的疫情形勢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
疫情對生豬養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發生疫情的豬需要被撲殺,減少生豬存欄量和出欄量;另一方面是發生疫情后生豬調運會受到很大影響,我國豬價歷來是南高北低,北方生豬南調頻繁,此次非洲豬瘟又是從北往南發,北方生豬禁止調運,將會導致南方豬價越來越高,北方豬價越來越低,進一步拉大南北方的生豬價格差。
北方生豬嚴重過剩,豬價持續走低,部分養豬人被迫退出養豬行業,受疫情的影響規模化豬場的擴建也會受阻,導致北方能繁母豬數會豬價下降,而南方雖然豬價理想,但是環保高壓新建豬場非常困難,豬價的上漲并不會帶來南方母豬數的上漲,也就是說非洲豬瘟的存在將可能導致豬周期的提前結束。
無抗養殖
無抗養殖是無抗生素養殖的簡稱,指養殖過程中不用任何種類的抗生素,特指人用抗生素和獸禽類抗生素都不用。近年來,我國畜牧業在數量上快速增長。目前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許多都與畜產品有關,使得我國畜牧業卻存在“大而不強”的尷尬: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追求肉、蛋等食品的安全、優質、無殘留、無疫病觀念,已被人們普遍接受,隨之而來的畜產品衛生安全也倍受人們關注。
養豬業是中國養殖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老百姓日常消費最多的肉食產品,保障豬肉產品安全是養豬企業不可推卸的責任,而發展“低抗/無抗”養殖則是養豬場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隨著現代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畜產品數量的極大豐富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畜產品的數量已不再是人們生活需求的首要問題,而畜產品的品質和安全則成了人們關注的重點。養殖戶對抗生素的過分依賴,濫用抗生素的弊端逐漸出現,如細菌耐藥性、藥物殘留等一系列問題。人們對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意識日益提高。因此,推行健康養殖理念刻不容緩。所以也催生了健康綠色無公害的產品出現。 無抗生豬養殖的發展方向無抗健康的養殖模式必將進一步深入人心,"綠色+無抗"將是養殖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新的養殖技術必會對產生相對影響,無抗養殖技術的出現必是現代健康養殖的一大利器。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