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將助力汽車產業成為帶輪子的寬帶智能移動終端
當前,信息產業數字化以及產業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正在不斷加深汽車產業數字化的全新變革。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在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指出,新的技術趨勢加速了產業發展進程,新的需求特征將會改變市場消費習慣,甚至會對中國乃至全球汽車業帶來巨大顛覆,對生產商、經銷商產生巨大影響。
近年來,中國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成就。數量上,中國整車規模位居全球第一,占比超過50%,同時,動力電池規模也是全球第一,占比超過60%。此外,在關鍵核心部件上,擁有全球領先的充電電池產業體系。更重要的是,中國率先建立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業三級的新能源汽車大數據監管體系,這是中國首創。這些產業發展的階段特點,構成了中國汽車最為明顯的標志性成就。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汽車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典型應用,信息技術終將重新定義汽車,信息技術助力汽車技術轉型升級,智能網聯汽車驅動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在終端上,未來智能網聯汽車將成為智能交通的重要支柱。
在孫逢春看來,現在新能源汽車已經形成了一個價值體系,從車流、數據流、價值流,以及從廠商、經銷商到用戶和消費者,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價值體系。相關部門可以通過這些網聯數據,為消費者、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而且這些服務的提升也在不斷地進步。將來新的汽車應用場景下,一定會通過車聯網形成一個較為完備的汽車消費和服務體系。隨著產業模式帶動汽車產業生態圈的不斷擴大,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新體系、新領域參與進來,例如滴滴打車等等。車聯網它能夠為政府進行服務,也可以為企業進行服務,也可以對用戶進行全方位地服務。
智能網聯汽車屬于我國高端裝備聚焦的十大領域,那么未來除了安全問題以外,相關的傳輸協議或標準、算法,以及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樣顯得格外重要。據了解,在汽車移動互聯時代,運行產生的數據量巨大,產品數據將會從單點迅速進入全鏈條的產業融合數字化階段,而外圍數據則包括消費習慣、環境、道路、地理位置等等。
鄔賀銓認為,智能網聯汽車生逢其時,因為5G(第五代通訊技術)即將到來,連接力度超強,100平方公里能使100萬個傳感器連接上網,這種流量密度、體驗速率將會改變現有的行為方式。
據介紹,5G不僅僅是一個傳輸系統、管道,依據技術特征,它還具有超強的數據處理能力,在后臺應用上能夠對數據進行清洗、解析、格式化、統計分析、可視化等等。它產生的數據分析的決策回傳到基站,基站收集上下信息,統計用戶的空間、時間,包括馬路上所有的汽車,并對數據進行集合傳送,同時從后臺獲得決策,從而改進用戶的體驗。
對于汽車企業而言,未來汽車制造工藝的理解需要不斷調整。汽車將會成為一個物聯網數據和大數據源,未來智能網聯汽車前后雷達、各種各樣的雷達等等,一個智能網聯汽車上有超過上百個傳感器,每天上傳云端傳輸的數據可能會達到上百兆。
此外,隨著5G技術的成熟應用,用戶可以從智能網聯汽車的一些操作部件,甚至是從方向盤上得到汽車駕駛習慣等等。所以,未來的汽車將會是帶輪子的寬帶智能移動終端,通信能力超強。其本身具有5G、DSRC和NB-IOT的通信能力,以及與低軌衛星北斗及GPS的聯網能力,此外還要具有接收廣播信號的能力等等。
有機構預測,全球汽車總產量在2020可能會增加到9200萬輛,而智能網聯汽車預計將占當年的75%。作為整車企業,則需要更開闊的視野與胸懷去和優秀的科技企業共事,為傳統車企乃至汽車產業賦能。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